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總經理趙皓介紹,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爲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趙皓表示,“華龍一號”全球...
編者按每到冬季,供暖問題就成爲社會關注熱點。現如今,“確保溫暖過冬”不再只是北方專屬“福利”,不少南方地區城市也已經摩拳擦掌,將供暖項目規劃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據統計,2019年,我國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武漢、南京等南方城市。根據中國人民大學...
本報北京電(記者丁怡婷)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王勃華透露,截至2019年,中國光伏的新增裝機量、累計裝機量、多晶硅產量、組件產量已分別連續7年、5年、9年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以上紀錄今年將會繼續保持。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衝擊以及全球貿...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0日電(記者安路蒙)總投資達137.5億元的“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範項目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正式開工建設。據介紹,該項目是國內首個現代能源“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範項目,規劃在通遼市開魯縣、奈曼旗、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建設風電和光伏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增170萬千...
本報記者過國忠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攜手加速建設長三角“氫走廊”。10月17日,由上海、江蘇、浙江等新能源產業領域重點企業發起的長三角(宜興)氫能產業聯盟,在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國家電投集團江蘇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居亮說:“今後,我們將藉助聯盟這個良...
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勝利只是一個新起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明瞭未來的努力方向。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進一步勾勒出“十四五”的路線圖: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
牟思南在當前能源行業熱議“碳中和”路線圖之際,西藏地熱發電的兩個生動實施案例,吸引了行業內的關注:羊八井地熱電站。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地熱電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第四系淺層熱儲進行工業性發電的電廠。與火力發電相比,該項目累計節能189.875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473萬噸、二氧化硫14.26...
牟思南昨日(11月8日),由生態環保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中國投資協會主辦的,作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唯一以“新基建”爲主題的高規格配套活動,“2020新基建•綠色投資大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召開。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國家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原標題:全行業熱議“碳中和”路線圖能側加速電氣化成脫碳重要途徑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祕書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築。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峯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這是在新華社11月3日受權發佈的...
牟思南陳昊南朱鷹傑編者按: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4日在上海開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形勢下,本屆進博會如期舉行不僅彰顯着中國抗擊疫情的成績,也將爲世界經濟恢復發展注入信心。但這也對展會期間電力的可靠供應和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電網正以最佳狀態投入進博保電實戰階段...
王靜馬彩虹徐文斌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壽樂鎮楊家山村的一塊空地上,十幾排光伏電站板整齊排列,上千塊藍色多晶硅組件閃閃發光,不斷積蓄自然饋贈的能量,讓千萬貧困戶用陽光圓夢,過上脫貧致富的新生活。光耀心田“伏”利惠民10月13日,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壽樂鎮楊家山村村民申有義照常來到村光伏扶貧電站對光...
用電量創新高經濟穩定恢復——國家發改委迴應當前熱點問題光明日報記者劉坤當前,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爲何連創新高?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展如何?怎樣加快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轉運體系?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佈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迴應。全國日發電量和統調用電負荷快速攀升用...
7日,記者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獲悉,百人會將於9月16至17日在南京召開第二屆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智能化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存在着巨大的創新空間,給新的進入者提供了衆多的機會,也爲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中國電動汽車...
本報北京9月6日電(記者韓鑫)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發出《關於共同做好塑料可持續發展的聯合倡議書》。《倡議書》提出,將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爲導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材料與製品。同時,加快相關...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化工公司煤制油煤液化第一反應器順利吊裝到位,標誌着採用國產吊裝運輸裝備成功完成煤液化第一反應器國產化技術更新工作,實現了舊反應器拆吊和新反應器吊裝兩個一次成功。煤液化反應器重達2074噸,在2006年首次安裝時,國內還不具備相應的吊裝能力,只得採用荷蘭瑪姆特公司的環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