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2025年7月26日開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時空智能科技領域迎來了一項重大突破——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與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發佈了全球首款集成時空感知與端側算力的機器人行動中樞“時空算力揹包”。這一創新產品的推出,標誌着機器人技術從室內封閉環境向室外複雜場景的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
傳統機器人受限於定位精度和算力,主要在室內等結構化環境中運行。而“時空算力揹包”的發佈,通過集成北斗衛星天線、板卡等時空智能硬件組合,以及7×24小時的北斗時空智能服務,爲機器人提供了動態釐米級精準定位能力。這一技術突破使得機器人能夠在室外複雜環境中精準感知自身位置,規劃最優行走路線,從而在物流配送、園區導航、自主巡檢等更多場景中實現穩定應用。
在WAIC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展臺,揹着“時空算力揹包”的“青龍3.0”人形機器人成爲焦點。這款全球首款全尺寸開源公版人形機器人,在完成高性能一體化關節升級後,搭載了“時空算力揹包”,實現了從無人機機巢接收快遞、園區指路、自主巡邏並上報異常情況等一系列複雜任務。這些演示不僅驗證了揹包的實用性和穩定性,也展示了時空智能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新一代具身機器人正從封閉式專用系統向通用化智能平臺轉型,對感知和行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時空算力揹包”不僅提供了精準的時空感知能力,還集成了強大的端側算力,支持多類模型在端側進行推理,實現端-邊協同。這一設計使得機器人能夠同時擁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以及負責感知和行動的“小腦”,從而在複雜環境中做出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決策。
爲加速機器人行業研發效率,千尋位置於2025年4月面向行業免費開放了時空智能三體套件SpatiX。該套件融合了北斗時空智能基礎能力、視覺系統、慣性導航系統等多種技術,爲機器人提供了精準、可靠且安全的位置信息。同時,由國地中心、千尋位置、華爲雲等十餘家機構及高校聯合發起的“格物-致知”通用具身智能開發平臺也正式成立,致力於推動技術標準統一與產業生態建設。這些舉措爲機器人產業的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在發佈會上表示:“人形機器人發展的核心難點在於將數字驅動指令轉化爲物理世界的精準操作,這需要強大的時空感知和控制能力。千尋位置所提供的時空智能服務,正是連接物理和數字世界不可或缺的橋樑。它能夠幫助機器人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中進行時空規劃、決策和控制,實現系統整體的智能化。”
隨着“時空算力揹包”的發佈和“青龍3.0”機器人的成功演示,機器人室外應用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未來幾年內,將有更多搭載時空智能技術的機器人產品問世,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物流配送、公共安全等領域。同時,隨着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和技術標準的逐步統一,機器人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