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博會·清潔能源鏈丨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鏈”動產業國際合作

【環球網報道 記者 齊琛冏】7月16日—20日,以“鏈接世界 共創未來”爲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辦。實際參展企業數量達到1200家,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

本屆鏈博會亮點紛呈、特色突出,含“新”量更大,含“綠”量更足。本屆鏈博會首次實現全館綠色供電,預計將減排二氧化碳1100餘噸。在清潔能源鏈展區,以助力低碳發展爲目標,展示了清潔能源從供給到消納的全週期產業鏈,展現清潔能源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趨勢,既是展示我國能源轉型實踐的窗口,也是凝聚國際綠色發展共識、推動產業發展與國際合作的紐帶。

共同打造綠色可持續供應鏈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淨零目標背景下,打造綠色、低碳的產業鏈供應鏈已成爲時代所需。清潔能源供應鏈優化和重塑,對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中國能源企業來說,既是戰略佈局,也是具體實踐。

在第三屆鏈博會清潔能源主題活動上,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張少峯介紹,東方電氣將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與解決方案帶向世界舞臺,也成功帶動了超過17000家的供應商揚帆出海。東方電氣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高效協同境外近1000家優質的供應商,共促全球的綠色轉型。截至目前,東方電氣已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超過1億千瓦時的發電設備,超過600多臺套的油氣鑽探設備。

通過強化融通帶動、鏈接內外的作用,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商業化發展。“中國石化全力擔當氫能產業鏈鏈長,與國內近50家企業簽訂氫能合作協議,與32家國企、民企組成了創新聯合體,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發展。”中國石化副總經理萬濤介紹,在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與2020年相比,我國氫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加氫站核心裝備造價降低一半,電解槽供應商由最初的幾家發展到目前的百餘家,鹼性、PEM及AEM等各種電解槽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其中鹼性電解槽單槽規模從1000標立提升至5000標立,製造成本下降30%以上。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成爲大勢所趨,引領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中國貿促會同與會全球工商界代表共同發出“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北京倡議”,其中強調,打造綠色可持續供應鏈。全球工商界要加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協同推進民生福祉改善和氣候治理,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多邊環境協議,避免以應對氣候變化爲名採取歧視性綠色經濟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採用環保技術和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努力推動在農業、能源等重點領域運用、傳播綠色技術,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保護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同時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全面提升各國企業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加強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碳捕集利用、綠色燃料等方面技術交流,推動綠證規則和標準互認,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中國清潔能源產閃耀全球舞臺

以技術創新築強清潔能源的供應鏈,能源裝備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其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能源轉型的速度和質量,唯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構建安全韌性、高效低碳的全球能源供應鏈,爲各國提供適配性更強的零碳的解決方案。

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風電光伏單機容量和光伏組件轉換效率領先世界,全球80%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關鍵零部件都由中國生產製造,成爲全球清潔能源產供鏈的穩定器。

“中國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方面集人力、土地、資源與成熟製造體系於一體,具備完整的生產生態系統,這正是實現電解槽、風機與光伏組件大規模供應、邁向淨零排放所需的重要基礎。對此,我印象深刻,深感震撼。這有助於中國清潔能源產品在全球舞臺上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和競爭力,特別是在歐洲。”TÜV南德意志集團綠色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全球執行副總裁拉普·索爾(LappThore)對環球網記者表示。

共生共贏態勢不可阻擋

隨着其供應鏈的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清潔能源行業一系列全球性挑戰隨之而來。拉普·索爾坦言:“當前的清潔能源市場面臨着重大挑戰,特別是在技術標準化和全球合作方面。”

技術標準不統一是首要挑戰。不同國家和地區制定的清潔能源技術標準差異較大,這導致企業在採用清潔能源技術時效率低下。拉普·索爾說:“不同的法規和認證造成了市場碎片化,也爲‘漂綠’打開了大門,破壞了市場的信任和信譽。”例如,在風力發電設備的認證上,各國標準不同,企業需要進行多次不同標準的測試和認證,增加了大量成本和時間。

另一個挑戰是市場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開放包容、互動協作,是推動能源轉型,打造安全高效清潔能源供應鏈的重要保障。拉普·索爾強調:“強有力的夥伴關係和全球政策、法規和標準的一致性至關重要。”

在第三屆鏈博會·清潔能源鏈專題活動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孫正運表示,在全球能源轉型關鍵期,推動全球清潔能源供應鏈協同發展與國際綠電綠證互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能源革命的務實之舉。

對於如何進一步推動全球清潔能源供應鏈協同發展,孫正運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各國應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認識其重要意義,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二是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鼓勵企業在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等全產業鏈加強合作,構築安全穩定、互利共贏的體系;三是推動綠色貿易投資,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強平臺建設,鼓勵第三方市場合作;四是強化技術創新合作,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投入並加強人才培養交流;五是推進國際綠電綠證互認,加快標準制定和互認,建立健全交易機制,鼓勵企業參與交易。​

展望未來,全球產供鏈深度融合、各國企業共生共贏的態勢不可阻擋。

阿拉伯農工商會總聯盟祕書長哈利德·哈納菲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引領世界的技術,我們有巨大的合作的潛力,期待可以與中國展開越來越多的合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