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盤突然冒出陌生人私密照片!網友炸鍋,背後原因細思極恐……今天,“保密觀”微信公衆號發文提醒:注意網盤安全。
你是否想過,存儲在個人網盤、雲盤中的身份證照片、私人日記、家庭視頻,可能正被無數雙陌生的眼睛窺視?
大數據時代,個人網盤、雲盤已成爲我們生活的數字鏡像。然而,這個裝載着祕密的“電子抽屜”,真的安全嗎?
一條異常登錄記錄,揭開網盤安全危機
上週,北京四中院發佈的一起個人信息保護典型案例,將網盤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該案中,某網盤平臺用戶肖某,於2023年偶然發現自己的賬號存在異常。
肖某的賬號在2021年、2023年均有未知設備登錄記錄,甚至還登錄了平臺關聯公司的其他App。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的網盤中竟出現了來源不明的陌生文件夾。
當他多次向平臺申請獲取異常登錄的完整詳情時,卻屢屢碰壁。無奈之下,肖某隻能選擇通過訴訟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此類事件並非孤例。2024年9月,某雲盤遭遇“災難級”漏洞,用戶新建文件夾時竟加載出其他用戶的私密照片、家庭影像等個人信息。同年10月,廣州一女子因註銷手機號未及時解綁網盤,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近年來,網盤信息泄露案件頻頻發生,暴露出雲端存儲的安全隱患正日益加劇。
你的網盤,爲何成了“不設防的城堡”?
當你享受隨時隨地訪問網盤的便利時,黑客也在享受同等便利。肖某的遭遇猶如一次安全測試,暴露了網盤服務存在的系統性漏洞。這些本該堅不可摧的數字保險庫,爲何變得如此脆弱?
平臺安全投入不足。一些服務商爲降低成本,在安全防護上投入不足,導致風險監測系統淪爲擺設。異常登錄發生時,用戶往往數月甚至數年都矇在鼓裏。
認證機制過於簡單。單一的“賬號+密碼”驗證方式,難以抵禦專業黑客的撞庫攻擊、釣魚手段,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信息透明度嚴重不足。用戶發現異常後,往往難以獲取完整登錄信息。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使用戶無法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監管執行存在落差。儘管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但在具體執行層面仍存在差距。部分平臺對安全義務履行不夠到位,往往要等到事態嚴重時纔會採取實質性的改進措施。
安全共建“不打烊”:攜手守護每一份安心
平臺方應當承擔起安全保障的首要責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風控體系,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實時識別異常登錄。同時要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對異地登錄等風險行爲實現分鐘級預警,確保在“黃金一小時”內啓動應急處理。更重要的是完善用戶服務,提供便捷的賬號凍結、數據恢復通道,確保用戶在遇到安全問題時能夠及時獲得支持。
用戶也需要提高安全意識,掌握防護技能。建議使用包含字母、數字和特殊符號的組合密碼,並開啓雙重驗證。敏感資料務必先加密後上傳,分享文件時設置訪問密碼和有效期,及時清理過期分享鏈接。要養成定期備份的重要習慣,遵循“3-2-1備份原則”:將重要數據保存三份備份,使用兩種不同存儲介質,確保其中一份離線存儲。
來源 “保密觀”微信公衆號、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