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運動會開幕式的火炬點燃都充滿懸念。昨晚(9日),在十五運會的開幕式上,手擎“綻放”火炬的火炬手踏着水舞臺的水浪浪花而來,拾級而上“點燃”主火炬塔。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火炬塔的“火焰”並非真實火焰,而是通過電能以“科技之火”的電光水霧形式呈現,這也是全運會歷史上第一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
總檯央視記者 帥俊全:在十五運會開幕式點火儀式上,巨大的“水舞臺”,三位火炬手踏浪而來、拾級而上。主火炬塔被點燃的瞬間,映入觀衆眼簾的不是真實的火焰,而是由電光水霧系統模擬的“科技火焰”。

秉持低碳理念,火炬塔裏沒有任何燃氣,使用的是通過先進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綠電,加上霧森系統等精準調控,火焰的亮度、照度與搖曳形態都由光影精準描摹,呈現出既逼真又夢幻的視覺震撼。
點燃科技火焰的源火,來自本屆全運會最硬核的能源創舉——深海可燃冰。這種埋藏在深海、在低溫高壓下由天然氣和水分子形成的結晶物質,堪稱“被冰封印的天然氣”。

一個月前,我國自主研製的4500米級深海遙控潛水器,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在南海1522米深處的海馬冷泉區採集可燃冰,在海底直接將其分解爲天然氣,爲“源火”提供了純淨氣源。科考船甲板上的太陽能光伏板產生清潔電能,通過特種電纜輸送到千米之下的海底,成功點燃了這簇“冰中之火”。

火炬承載着“源火”,開啓了從深海之源到“科技火焰”的旅程。而完成這段跨越的,不只有人類火炬手,更有AI驅動的智能夥伴——全球首個5G-A人形機器人“夸父”穩健奔跑於陸地,低空飛行器劃過灣區天際,無人駕駛車隊則在地面精準護航,共同呈現出一幅“海—陸—空”立體聯動的科技傳遞圖景。

從可燃冰開採,到人工智能傳遞火炬,再到開幕式上的科技火焰,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科技與體育的融合,更是一個國家以科技創新爲舟,面向星辰大海,堅定航向未來的壯闊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