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觀察:綠色與數字雙輪驅動: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與升級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11月5日-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如約而至,這方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爲使命的國際舞臺,不僅持續彰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更成爲全球企業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的重要窗口。在本屆進博會上,“數字智能”與“綠色低碳”兩大主線交織共振,構築起驅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雙翼,二者融合共生,正重塑全球產業鏈的底層邏輯,也勾勒出一幅面向碳中和與數字化雙重目標的新質生產力圖景。

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全鏈條實踐

在進博會上,無論在什麼主題的展區裏逛逛,都能看到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在各個企業的展臺設計、產品展示乃至運營細節裏。綠色低碳早已不再是口號,而是已經成爲企業發展中的“下意識”行爲。

在DHL快遞的展臺上,一架巨大的鏤空飛機模型裏綠意盎然,引人駐足觀看,展臺的設計理念來自於其推出的“綠色航燃(GoGreen Plus)”服務,通過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實現“碳嵌入”,推動範圍3排放的實質性削減。截至今年9月,已有超半數中國區客戶選擇該服務,覆蓋半導體、紡織、電商等多個高碳排行業,標誌着綠色物流正從企業責任走向市場共識。

從投資可持續航空燃料到推出“綠色航燃”服務,再到最後一公里電氣化配送,DHL正通過全鏈條的綠色創新,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業務運營,致力於至2050年實現物流相關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助力客戶及社會實現低碳目標。

DHL快遞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吳東明表示:“進博會是中國堅定不移推進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不僅爲包括DHL在內的衆多跨國企業提供了共享中國發展機遇的卓越平臺,也持續爲全球經貿合作注入信心與活力。DHL快遞此次展示的創新科技與綠色方案,正是我們積極響應中國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物流行業升級的切實舉措。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堅定不移,將繼續加大投入,以更可持續的方式連接中國與世界,在開放共贏中共創未來。”

2025年是寶潔公司“使命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的第五年,寶潔公司在本屆進博會上也交上了一份相當亮眼的成績單。氣候方面:全球範圍1和範圍2(此項科學碳目標符合1.5攝氏度溫控氣候情景要求)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較2010年基準減少60%(2030年目標爲65%);全球使用超過99%的可再生電力,在中國,已有7家工廠100%使用綠電;廢棄物方面:全球80%的產品包裝可回收或可重複使用(2030年目標爲100%);水資源方面:單位產量用水效率較2010年提升26%(2030年目標爲35%)。

承接全球成果,寶潔在中國也積極推動綠色技術落地。黃埔工廠通過引入熱泵技術對廢熱進行循環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推進“工廠淨零”的進程。今年初,寶潔在華東地區落成了寶潔全球首套“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該項目依託國內先進技術,打造了集光伏發電、儲能儲電、重卡充電於一體的綜合性綠色能源供應體系,有效支持物流重卡電動化轉型,顯著提升物流可持續發展。

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潘婷胜肽泡彈發膜採用紙漿模塑替代塑料內託,每年可減塑數十噸,以及其他品牌也通過包裝減量、物流優化等方式,持續降低環境足跡之外,今年在進博會現場全球首發隱扣箱,靈感源自傳統榫卯結構,減少了膠帶的使用,提升了紙箱回收的便利性。

你敢相信稻殼、瓜子皮、橘子皮居然能成爲輪胎的原材料?這就是米其林展臺上帶給參展觀衆的震撼!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米其林研發的71%可持續材料輪胎,其不僅採用了大量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包括天然橡膠、回收炭黑、廢鋼等,還引入了從稻穀殼、橘子皮、葵花籽等有機物中提取的生物基材料。而且這並不是米其林首次展出這一類型產品,2021年,米其林展出46%可持續材料輪胎;2024年,可持續材料佔比達71%的全新輪胎產品在進博完成亞洲首發。四年來,這款輪胎的可持續材料比例提升近50%,這種從源頭材料革新到終端產品閉環的設計思維,正是綠色製造邁向系統性變革的關鍵一步。

米其林集團的目標是到2030年,所有產品線輪胎的平均可持續材料比例達到40%;到2050年,所有輪胎100%使用生物基、可再生及可回收材料。米其林展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米其林在可持續材料領域的創新與研發從未停止。始終秉持‘一切皆可持續’企業願景,追求‘人×利潤×環境’的平衡發展。“三者之間是“相乘”的關係,如果其中一個爲0,最終結果都爲0。相反,如果一個支柱創造價值,其他兩個都能受益。”該負責人解釋道,“我們貫徹1A+4R 戰略:避免浪費 (Avoid)、減少消耗(Reduce)、重複利用(Reuse)、循環再生(Recycle)和使用可再生材料(Renew),實現可持續的業務增長,使企業行穩致遠,服務更多的人。”

能源行業一直是碳減排的主力軍,其一舉一動都關係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全局。目前,世界約25%的電力由GE Vernova的設備提供。GE Vernova全球裝機量達232,400萬千瓦,涵蓋世界最大的燃氣輪機裝機規模——7,000臺燃機以及57,000臺遍佈50多個國家的風力發電裝機。

本次進博會上,集先進、高效、低碳、穩定等諸多優勢於一身的GE Vernova 9HA燃機也重磅亮相,其特別適合在大城市集羣用作純凝發電,作爲調峯機組與可再生能源進行互補。憑藉前沿技術與可靠性能,GE Vernova 9HA燃機已然成爲推動低碳發展的強勁動力。截至2025年8月,GE Vernova全球範圍的HA級燃機訂單達198臺,運行時長達340萬小時。在中國市場,GE Vernova共收穫6個9HA燃機項目,涵蓋13臺9HA燃機,包括6臺9HA.01燃機及7臺9HA.02燃機,裝機容量突破970萬千瓦,預計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050萬噸。

當下,碳捕獲被認爲是電力行業和其他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密集型產業實現脫碳的關鍵途徑。GE Vernova的技術專家也通過實體模型與視頻演繹相結合的方式爲記者詳細解釋了碳捕獲的原理,以及GE Vernova在設計碳捕獲工作流程上的諸多巧思。其設計的碳捕獲方案具備卓越的高效減排能力,並在助力電廠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減少對效率和出力的影響,爲聯合循環發電廠提供了減少高達95%碳排放的可能。此外,GE Vernova不僅可以提供切實可行的碳捕獲解決方案,其金融服務團隊還能夠爲客戶制定融資方案,全力支持客戶的脫碳之旅,助力實現低碳轉型目標。

宜家連續八年“全勤”參展,今年不僅帶來適老化家居解決方案,更與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FECO)攜手探索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機制,雙方共同發起了“中國典型瀕危動物保護試點示範捐贈及合作”項目,並在進博會現場展示了合作所基於的SANDLÖPARE桑羅帕瑞兒童系列產品,希望啓發更多人將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消費行爲,爲本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數字賦能:智能技術驅動產業升級

如果說綠色是未來經濟的底色,那麼數字則是其引擎。在技術裝備展區,蔡司展出了三款在蘇州下線的本土製造高端顯微鏡,依託AI算法與精密光學技術,在成像精度、檢測效率及可靠性等方面均實現重要突破,爲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提供關鍵支撐。

蔡司還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簽署了合作意向備忘錄,以其在光學科技領域的優勢,正式加入上海創新網絡,積極參與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發展。未來雙方將致力於通過整合資源、共享經驗,共同推動前沿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爲上海的創新能力建設提供堅實的社會基礎,爲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貢獻力量。

愛立信則聚焦“AI+連接”的雙向賦能。其展臺呈現了基於硅芯科技的高性能硬件、分佈式AI單元基站,以及面向高端製造業的5G專網用例。目前,愛立信已在全球推出80多個差異化連接案例,其中多項在中國落地,服務於智能製造、智慧港口等場景。

愛立信中國區總裁方迎表示:“今年恰逢中瑞建交75週年,作爲兩國友誼的見證者,也是全程參與中國從1G到5G建設的跨國通信設備企業,愛立信始終紮根中國市場。自中國5G建設啓動以來,愛立信始終以技術創新爲核心,依託全球洞察與實踐,爲中國的運營商合作伙伴提供了愛立信的獨特價值。面向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未來,愛立信期待與中國運營商、產業夥伴繼續加強合作,共同將5G、5G-A網絡建設好、管理好、運用好,助力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DHL快遞展臺上,同樣展示了在標準化包裹處理、重物搬運等場景下,自動化如何解放人力、降低勞動強度並保障作業安全。

只見在演示沙盤上,機械臂抓取來自電動貨車車廂的貨物,隨後將之放置在自動導引車(AGV)的托盤上,高效模擬倉庫分揀作業。AGV小車通過先進的算法自主導航、避障與協同工作,大幅提升了內部操作效率與準確性,可有效應對日益增長的電商等快遞物流的需求。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動態行走的四足機器人。它擁有卓越的地形適應性與運動能力,可在複雜或危險環境中完成輔助運輸等工作,爲物流“最後一公里”乃至“特殊場景”的配送提供瞭解決思路。

進博觀察:雙輪驅動: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與升級

進博會是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的縮影,也是全球企業共享中國機遇、共塑未來規則的試驗田。在這裏,數字與綠色不再是割裂的議題,而是相互促進的驅動力:數字技術提升資源效率,加速綠色轉型;綠色目標倒逼技術創新,拓展數字應用場景。

隨着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這場變革浪潮,在開放合作中共享發展機遇,未來經濟必將朝着更高效、更環保、更具包容性的方向穩步前行,而進博會正持續爲這一進程注入不竭動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