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第三方可一次性補繳十多萬元的多年社保?廣州多人涉嫌被騙後報警

多位廣州居民近日向澎湃新聞反映稱,因在網絡上看到一次性補繳社保廣告被吸引,他們與廣州懿行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懿行商貿公司”)簽訂協議,一次性支付數萬元、十多萬元用來補繳社保。然而,幾年過去了,該公司一直沒有幫他們補繳社保。

據受害者透露,在前期,該公司工作人員不斷髮布信息稱,社保要漲、政策越來越嚴等誘導性信息,釋放焦慮。發現不對勁後要求退款時,其又稱正在辦理,並要求籤訂補充協議延期,並找各種理由拖延,拒不退款。

工作人員發佈的誘導性信息

據多位受害者介紹,他們一般年紀都較大,辨別能力較差,很多人遭受了疑似的騙局。所涉及的公司有多個,除了懿行商貿公司,還有同在廣州的多家公司,背後疑爲一個團伙。目前,一些受害者組建了維權羣,也有人選擇報警以及起訴。4月中旬,廣州市12345熱線回覆稱,針對此事,天河區警方已立案偵查。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貿公司更名爲廣州藝嘉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嘉諮詢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也進行了變更。該公司於2025年3月被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自2024年7月起,因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等,該公司已多次被起訴,相關立案信息有12條。

委託第三方公司補繳社保一直未成功

據廣州的陳先生(化姓)介紹,2021年6月,陳先生的母親在抖音上刷到懿行商貿公司的宣傳廣告,稱可以一次性幫人補繳社保,這樣以後退休就能領取養老金。此時,陳先生的母親臨近50歲,很快要退休了,然而其2003年8月至2011年3月的社保是“空白期”。此前,他們也諮詢了社保部門,看能不能補繳,但未能成功。於是,陳先生的母親想通過第三方公司補繳社保,以便今後退休領取養老金。

陳先生母親和懿行商貿公司簽訂的代繳社保合同

陳先生表示,經諮詢,藝嘉公司答覆稱,該公司可以一次性補繳,一個月的補繳費是1530元,需一次性繳納相關費用。加了該公司一位經理的微信後,發現其在朋友圈發了大量信息稱,社保要“漲價”,而且以後的相關政策越來越緊,若想補繳就得加緊。

2021年8月,陳先生的母親提供了身份信息、社保賬號等資料,並支付一次性補繳社保的費用140760元(共補繳92個月)。雙方簽訂的《社保補繳委託書》顯示,懿行商貿公司爲陳先生的母親代辦社保補繳的申報事宜,補繳時間爲“社保空白期”,合計92月,補繳費用爲每月1530元,共計140760元,陳先生的母親一次性支付140760元。

《社保補繳委託書》約定,因政策變化或不可抗力造成懿行商貿公司無法正常開展業務的,雙方均有權解除協議,如懿行商貿公司未能完成陳先生母親的委託,需在確定結果之後的10個工作日內將已收取的費用退還。因政策變更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協議的執行,雙方不負違約的責任,根據事故影響的時間可將協議的履行時間相應延長,雙方協商補救措施。雙方因履行協議發生爭議時,應協商解決,協調不成的,可提請廣州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簽訂上述協議的同時,懿行商貿公司還要求陳先生的母親簽訂了一份《保密協議》。該《保密協議》要求,無論因何種原因終止委託代理關係後,任何一方均有義務繼續對懿行商貿公司的個人隱私信息和商業祕密等進行保密,非經對方書面許可,任何一方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2021年12月,因存在補繳社保的需求,陳先生母親的妹妹也和懿行商貿公司簽訂了協議,一次性支付對方52500元(共35個月的社保)。

陳先生稱,協議約定的期限到了,他的母親發現,其社保賬戶的補繳業務並未辦理。對此,懿行商貿公司工作人員以各種藉口拖延,如稱社保部門和稅務部門審覈流程煩瑣、近期政策調整等,並一直聲稱很快就能辦理。

因社保一直未補繳,約定的時間到期,在懿行商貿公司的安排下,陳先生的母親和懿行商貿公司先後多次簽訂了《<社保補繳委託協議>之補充協議》,不斷將原合同服務時間順延。

陳先生表示,到了2023年2月,他母親的妹妹發現,其社保一直沒有補繳,想去公司解除協議,然而到了公司,工作人員稱現在續簽合同可以“插隊”,在這種誘導下,他母親的妹妹又和對方續簽了合同,再次支付了120409元,其需補繳的“社保空白期”從35個月變更爲了121個月。

至2023年8月,因社保一直未補繳,陳先生的母親覺得不對勁,找懿行商貿公司協商退款。經過交涉,懿行商貿公司退回了45900元,並將其需要補繳的“社保空白期”由92個月變更爲了62個月。

雖多次去追問交涉,但補繳社保一事一直沒有進展。至今,陳先生的母親及其妹妹的社保仍然沒有補繳。

多人認爲“被騙”後選擇報警

陳先生表示,直到意識到可能遭遇騙局後,母親纔將這事跟他說。他上網查詢發現,依據相關政策,社保補繳是不允許第三方公司代爲補繳的。

陳先生稱,他們曾找過懿行商貿公司,想要解除合同,但對方稱,想解除合同,需要簽訂解除協議,而且還需支付18% 的違約金,簽訂解除協議45個工作日之後纔可退款。因雙方爭執不下,他們沒有和對方簽訂解除協議。

陳先生說,他們曾多次要求對方退款,追問進展,工作人員一直說正在辦理當中,請耐心等待。

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貿公司更名爲藝嘉諮詢公司。

到了2025年,陳先生髮現,藝嘉諮詢公司的工作人員開始不接電話,不回消息,甚至公司辦公地址也“人去樓空”,下落不明,其註冊地也無人辦公。

陳先生說,意識到對方可能“跑路”後,他們在社交平臺看到,很多網友分享了類似的經歷,稱該公司騙了很多人,“都血本無歸”。

目前,一些受害人已組建了維權羣。據多位受害者介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目前,遭遇疑似騙局的受害者有上百人,涉案金額有300多萬元。所涉及的公司,除了藝嘉諮詢公司,還有廣州另外多家公司,背後疑爲一個團伙。

其中一位維權者李女士(化姓)告訴澎湃新聞,2023年11月,在社交平臺上刷到相關補繳社保的廣告後,她與一位女子取得了聯繫。之後,對方不斷給她發信息稱,社保每年要漲,政策越來越嚴,其有特殊渠道代爲補繳。

在對方的誘導下,李女士和懿行商貿公司簽訂了協議,一次性支付6萬元。懿行商貿公司承諾,將在9個月內,即2024年8月21日前,幫李女士補繳社保。然而,時間到了,對方並沒有補繳社保,李女士前去追問,對方以各種理由搪塞,拒絕退款。至今,李女士未收到任何退款。

李女士稱,以代繳社保爲誘餌,懿行商貿公司“騙了很多人的錢”。

公司已被多人起訴,警方介入調查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懿行商貿公司註冊於2016年12月,註冊資本200萬元,地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

目前,該公司已“人去樓空”,相關工作人員也無法聯繫上。一些維權者認爲遭遇詐騙,爲了挽回損失,選擇了報警或者起訴。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底,懿行商貿公司更名爲藝嘉諮詢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由陳水榮變爲了陳秀蓮。目前,該公司由陳秀蓮100%持股。

因合同糾紛等,藝嘉諮詢公司已被多人起訴。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2025年3月,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該公司已被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自2024年7月起,因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等,該公司已多次起訴,相關立案信息有12條,法院爲廣州市天河區法院。

多位維權者表示,此前,他們已經報警。相關截圖顯示,針對12345投訴回覆稱,投訴人所反映藝嘉諮詢公司涉嫌社保詐騙的情況,廣州天河警方已立案調查。

4月中旬,廣州天河警方回覆稱,相關案件已立案調查。受訪者 供圖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良善律師表示,從現有法律和政策來看,法律和政策並不容許個人委託與其無勞動關係的第三方公司補繳社保,如果涉事公司以簽訂合同作爲幌子,矇蔽受害者,在明知無法爲受害者補繳社保的情況下,仍舊許諾能夠爲受害者補繳社保;並且在受害者要求退款時,不按照協議執行退款。涉事公司有非法侵佔受害者錢財的嫌疑,有詐騙故意,涉嫌詐騙或合同詐騙,公安機關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趙良善表示,如個人需補交社保,應第一時間與社保行政管理部門聯繫溝通,瞭解最新政策,切勿隨意輕信他人;同時,支付有關款項前,應當謹慎,審查對方的履約能力和信用等級,避免被騙;最後,如果發現自己可能遭遇了社保騙局,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相關的證據和信息,以便警方進行調查處理。同時,要保留好與騙子的聊天記錄、通話記錄、短信等證據,這些對於挽回損失和打擊詐騙犯罪都至關重要。此外,市場監管部門應負起監管責任,日常監管不能缺失,如通過不定期抽查等形式,一旦發現違法者,加大對其處罰力度。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前,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曾多次發佈提醒稱,“別相信一次性社保補繳廣告,違法違規參保後果嚴重”。

如2022年4月,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提醒稱,最近,網絡上流傳着一次性補繳社保的廣告,宣稱有特殊渠道能幫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一次性補足社保,立刻辦理退休,或者可以幫沒有工作單位的市民掛靠參保。廣州人社、廣州稅務鄭重提醒,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同時,對存在實際勞動關係,但沒有參保或沒有足額參保的時段依法依規補繳,沒有勞動關係的補繳如掛靠參保補繳、虛構參保條件參保補繳均涉嫌違法違規。

具體來說,以下四類參保補繳行爲涉嫌違法違規:

1.掛靠參保,即參保人通過中介或其他途徑掛靠在與其無真實勞動關係的單位名下參保;

2.虛構參保條件參保,即通過虛構個人信息、勞動關係,使用僞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可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虛構社會保險參保條件參加社保;

3.僞造證明材料補繳,即僞造個人信息、勞動合同、就業經歷、工資銀行流水、工資會計記賬憑證、勞動仲裁和法院判決等法律文書辦理社保補繳;

4.異地違法違規補繳轉入廣州市,即通過中介在異地違法違規補繳社保後轉入廣州市。

記者 陳緒厚 實習生 孫慧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