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落地後,中美商家正在採取各項應對措施。
山東銳圖的總經理馬同偉覺得自己有點反其道而行之,頂着關稅,他在開拓美國市場。就在美國關稅落地的同一天,他在美國紐約設立分公司,希望繼續擴大美國市場的銷售,他覺得“難度很大,但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而在美國,消費者對於中國製造的需求有增無減,甚至掀起了一股中國電商熱。4月20日當天,美國App Store電商應用下載榜單前三名均被中國電商敦煌網、淘寶網和阿里國際站佔據,這一熱潮也帶動跨境物流需求增長。4月17日,菜鳥首次衝入美國App生活應用類榜單,次日菜鳥榜單排名快速上升25位。
儘管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關稅手段重塑全球供應鏈,但市場規律正在給出不同的答案。
“海外客戶找不到替代品”
作爲山東激光機產業帶中的一員,馬同偉告訴記者,他覺得美國關稅戰尤其對中國定製類商品的出口來說,影響不會很大,因爲海外客戶找不到替代品。
馬同偉說道:“尤其是對我們機械行業這個類目來說,其實沒有替代。”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現在一個美國的客戶,他要買一臺金屬加工設備,他會發現我們同樣一臺機器,可能買德國一個品牌的要100萬美金,但是到現在爲止,買中國機器只需要10萬美金。一樣的性能,一樣的使用效果,但中國還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好的售後服務。
馬同偉跟美國客戶交流後得到的反饋也驗證了他的說法:“我們的美國客戶說你也不用擔心我們的訂單會轉移,因爲我們只能在中國能買到如此性價比高的產品。”
做定製陽光房出口生意的杭州老闆熊偉平,在關稅落地10天,他的美國訂單不降反增。甚至就在特朗普宣佈加關稅當天,一個美國客戶還繼續給他下了超千萬人民幣的大單,並且自掏腰包請他去美國波士頓給一個度假村量尺寸、定製陽光房休息室,推進單子。
“找不到,真的離不開中國工廠。”“寧可多付145%關稅也要鎖定工期。”熊偉平向記者透露,該度假村其實已經在東南亞找過一圈“平替”了,最終因工藝精度差而放棄。項目方坦言,如果因陽光房延誤導致整體工程違約,損失將遠超關稅成本。
熊偉平表示,現在美國老客戶一個沒走,反而湧入了更多新客戶。因爲很多美國普通人也開始直接找中國工廠購買源頭貨。熊偉平最近就有個佛羅里達州的新客戶,問能否“一套起訂”,而且這樣來自美國個人客戶的訂單已經越來越多。
在馬同偉看來,找不到替代品的原因是多元的,中國製造實力的提升是根本原因。他表示:“我們有一個比較強‘貨源地集中供應’,比如說像山東,在山東聊城有一個軸承產業帶、在濟南有雕刻機的產業帶,現在公認的全球第一的激光器產業帶就在山東濟南。所以當我們有了產業帶的集中優勢之後,無論是在配件的供應以及專業人才方面,都是無可比擬的。”
剛剛參加完廣交會的馬同偉認爲,如潮的客流正是中國製造出海最大的底氣,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這樣寫道:“何懼關稅困擾,做大多強自己纔是最好的出海路徑。”
“中國製造業更勝一籌”
中國企業頂着關稅開拓美國市場的同時,美國企業也在發起討論:美國能夠離開中國製造嗎?
美國《連線》雜誌採訪十多名美國企業家,他們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中國製造業仍然是世界的“黃金標準”,無論關稅有多高,將生產轉移到新地區都將極其困難。
沃爾頓更能體驗到在中國和美國製造的不同,因爲他的公司接受美國政府的訂單,而美國政府願意爲本地生產的產品支付溢價。“但所有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都去中國了。我甚至不知道應該如何制定一個對我和我的客戶(而非美國政府)都合理的價格去生產出符合需求的產品,”他說。
普林斯頓大學專注於產業政策的研究員凱爾·陳(Kyle Chan)表示,單靠關稅不足以激勵企業在美國設立製造基地。“但即使它真的迴歸,我也會非常懷疑它能否達到美國消費者長期以來享受的質量和價格水平,”他說。“一旦一個行業消失,一旦失去了更廣泛的生態系統,那麼就真的很難再恢復。”
“你絕對不能因爲中國工廠的工資只有美國同行的25%,就斷言其產品質量也只有美國產品的25%,”弗裏德曼說。“這種想法太過簡單了。”要知道,中國工人在某些領域擁有更高的技能和專業性。中國在工業工具生產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意味着工廠可以輕鬆調整機器以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中國工廠通常能夠更快地響應客戶的定製需求,並更有能力精準地協調他們的設計意圖。
拼圖公司 Goodfit 的聯合創始人凱西·麥克德莫特 (Casey McDermott) 表示,“顧客誤以爲中國產的品質低廉”。據她陳述,顧客經常詢問 Goodfit 的拼圖是否在中國製造(事實確實如此),因此麥克德莫特表示,她曾經嘗試尋找一家能夠生產這些拼圖的本地公司。但她找到的製造商給出的報價是她目前支付價格的三倍,並且無法達到與中國供應商相同的生產標準。中國供應商已經在這個行業經營了幾十年,並隨着時間的推移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
“我們的盒子採用厚實柔軟的啞光材質。拼圖碎片本身非常緊密貼合,令人滿意——它們厚實不易彎曲,表面覆有類似帆布的塗層,”麥克德莫特說道。“這些都是其他工廠無法爲我們複製的細節。”
小型和微型企業尤其轉向中國製造的另一個原因是,那裏有機會進行小批量生產。其他國家的供應商通常無論如何都需要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因此,只有當客戶訂購1000件或更多時,生產一件產品才具有經濟可行性。
不過,這一情況對於中國工廠來說是個例外。製作亞克力鑰匙扣的藝術家梅麗莎表示,她一次可以向中國供應商訂購至少三件。“對於那些設計作品很多但每件都賣不出去50件以上的藝術家來說,這真是太棒了。”
目前關稅政策幾乎每週都在變化,企業主們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的公司會變成什麼樣。有些公司暫時停止了產品和物資的訂購,有些公司則至少暫時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