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日前,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部門“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紀委與央視聯合制作的反腐專題片曝光了某三甲醫院院長收受醫藥回扣,這些涉案人員的現身說法說明了藥價虛高既是價格問題,又是腐敗問題。虛高藥價的大部分由代理商獲取,並流向灰色地帶,虛高的價格原來就沒有形成企業利潤,沒有用在質量上,沒有用來研發創新藥,既加重羣衆負擔,又污染了行業生態。集中帶量採購讓藥品銷售的核心競爭力由水面下的灰色操作轉變爲陽光下的公開競爭,由此形成了藥價降低的主要空間。
2018年以來,國家組織藥品帶量採購累計節省醫保基金4400億元左右,其中用於談判藥使用超3600億元,也就是說“老藥”集採省下來的錢80%用於創新藥,集採充分發揮了減負擔、騰空間、促改革的動能轉換作用,符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
在過去五年裏,許多終身服藥的慢病患者負擔顯著減輕,許多收入不甚寬裕的羣體也有能力負擔起更高級的藥物,更多聽障人士有條件用上人工耳蝸,更多老年人有意願換上一口好牙。絕大多數患者歡迎集採,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推介中國的做法,人民羣衆的支持與信任是集採越走越穩的最大靠山。當然,也有少數羣衆本着“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樸素觀點,擔心降價後的藥品質量。國家集採走過的5個年頭已經證明藥品質量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