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第七中學北獅隊——舞獅少年 舞向海外(聚焦傳統體育)

擂鼓、蹲馬步、舉獅頭……每週四下午4點左右,四川天府第七中學校園裏,舞獅的鑼鼓聲此起彼伏。下課後,在教練的帶領下,北獅隊隊員們開始練習高舉、坐肩、滾翻等動作。

舞獅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分爲南獅與北獅兩大類。南獅身姿矯健,北獅嬌憨可愛,二者技藝各有千秋。近年來,舞龍舞獅逐漸在中小學校園流行,成爲青少年強身健體的好方式,也讓這項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017年,天府第七中學北獅隊正式成立,教練張興強是該校體育老師。他在大學期間入選學校龍獅隊學習舞獅,後來將這項技藝帶入天府七中。“北獅隊目前有44名學員,平均年齡14歲,別看他們年紀小,獲得的獎項可不少。”張興強介紹,北獅隊成立8年來,獲得1次全國青少年舞龍舞獅錦標賽冠軍、2次全國龍獅大聯動冠軍、2次四川省舞龍舞獅錦標賽冠軍等,並在今年的第十五屆全運會羣衆項目舞龍舞獅比賽四川選拔賽中榮獲亞軍。

今年年初,天府第七中學北獅隊應邀前往倫敦參加2025年“四海同春”新春文化慶典活動。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4頭“獅”在1.6米高的舞臺上,伴隨着音樂節拍,通過疊羅漢、單獅高臺坐肩等高難度動作,以及川劇變臉表演,將中國北獅的魅力與川劇變臉的神奇變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段長達9分鐘的“蜀獅幻變”表演一氣呵成,圍觀市民遊客的喝彩聲與掌聲不絕於耳。

“這樣的創新組合不僅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還展現了四川特色文化,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非遺的獨特魅力。”回想起這次經歷,該校高二學生沈淮鈺說,“臺下的許多外國觀衆看得津津有味,我感受到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真是無比自豪。”

“要練好舞獅並不容易。”張興強表示,舞獅者需要完成騰挪、飛躍等高難度動作。“訓練時,我們會從基本體能和武術功架練起,同時進行耐力訓練,確保徒手練習合格後再加上道具進行實戰演練。”他說。

儘管訓練很辛苦,但孩子們從未放棄。“剛開始我只是比較感興趣,後來越來越喜歡,就放不下了。”該校初二學生張鴻瑜表示,“獅頭”與“獅尾”的默契配合是舞獅表演的亮點所在。作爲“獅尾”,他需要穩穩地把搭檔舉起來,爲了練好這個動作,他經歷了無數次跌倒與爬起,也得到了成長與蛻變。“每完成一個新動作,我和搭檔都很開心、很滿足。在平時緊張的課業學習間隙,這也是難得的鍛鍊和放鬆機會。”張鴻瑜說。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22日 第 15 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