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創新 涉及人工心臟、人工耳蝸、腦機接口等

【環球網綜合報道 記者 姚倩】4月1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舉辦“醫保部門助力科技創新”分享會活動,腦機接口、人工心臟、人工瓣膜器械、質子放射治療、人工耳蝸、人工喉等前沿科技的研發生產、臨牀應用受到關注。

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發佈27批醫療服務價格立項指南,其中新增涉及新產品的價格項目達100餘項,包括人工心臟、人工耳蝸、質子放射治療等新產品和新技術。

“醫保部門聚焦診療空白和患者需求,在編制立項審查的過程中,新增了一系列前瞻性價格項目,將有限的政策資源用於支持高水平的創新。”國家醫保局價格招採司醫藥價格處處長蔣炳鎮表示,這些前瞻性價格項目涵蓋了人工心臟、人工瓣膜、人工耳蝸等多個醫療前沿領域。

以“人工心臟”爲例,作爲一種機械泵裝置,“人工心臟”以機械力的形式直接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通過機械能持續推動血液流動解決心臟的“動力問題”。由於製造精度和技術難度極高,“人工心臟”被譽爲“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

今年3月份,國家醫保局編制印發《心血管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適應第三代植入式“人工心臟”手術收費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新增“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費”“心室輔助裝置取出費”“心臟植入式裝置適配費”等價格項目,分別解決手術植入、手術取出、術後調試等醫療服務計價收費問題。

目前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整體費用已從百萬元級別降至70萬元左右。其中,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承諾降價至49.9萬元/套;今年3月份,各地陸續執行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結果,單套價格從平均21萬元降到5萬元,同樣大大降低了治療的經濟門檻。

3月份以來,人工耳蝸國家集採中選結果正式執行,人工耳蝸單套(含植入體、言語處理器)從集採前的均價20餘萬元降至集採後的5萬元左右。

索諾瓦副總裁、中國區經理方芳在分享會上介紹,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麥克風採集聲音,聲波由聲音處理器轉換爲數字信號並處理。其次磁鐵吸附的頭件將處理後的聲音信號傳至植入體,插入耳蝸的電極放電,刺激聽神經。最後聽神經產生衝動並傳遞至大腦,從而感知神經。

據瞭解,索諾瓦旗下領先仿生公司(AB耳蝸)的創新技術成果——高分辨率Ultra 3D人工耳蝸植入體帶來了技術革新。Ultra 3D人工耳蝸植入體採用革命性的3D磁鐵技術,其磁鐵組件,由包裹在一個圓盤中的四根可旋轉磁鐵棒組成。這一獨特設計使磁鐵組件能夠順應強大的三維磁場變化,在三維方向上自由轉動,即便是3.0T MRI核磁共振檢查也能直接進行,無需額外準備或手術干預。檢查結束後,只需要重新佩戴上外部聲音處理器即可恢復聆聽,實現了免麻煩、無疼痛和不間斷聆聽的用戶需求。

針對人工耳蝸相關價格項目,蔣炳鎮介紹,爲配合人工耳蝸集採政策落地實施,優化提升人工耳蝸治療服務,國家醫保局在《耳鼻喉科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設立了人工耳蝸植入費、取出費、適配費等價格項目,並在人工耳蝸植入費中將“畸形耳蝸”作爲加收項,鼓勵醫療機構爲複雜病例患者提供更加規範的治療服務。“目前天津市醫保局已率先落地相關價格項目,人工耳蝸植入費、取出費、適配費價格水平分別爲3500元、1950元和135元。”蔣炳鎮說。

新增的價格項目還涉及質子放射治療、人工喉、腦機接口等新產品和新技術。蔣炳鎮表示,國家醫保局在甄選新產品和新技術時,重點關注滿足臨牀急需、技術相對成熟、促進增量發展、體現勞務價值4個維度。蔣炳鎮表示,國家醫保局將繼續暢通高水平、新技術價格立項的綠色通道,推動滿足患者急需的創新成果加快進入臨牀,期待有更多高水平的新技術產品湧現,也希望相關企業能夠根據臨牀價值、供需關係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自主定價,讓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於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