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麗雲 朱 虹 通訊員 衣曉峯 劉方舟 朱 爽
日前,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一項研究表明,來自飲食的代謝產物,特別是與紅肉和加工肉類相關的代謝產物是導致早發性結直腸癌的主要因素。該研究指出,飲食差異是年輕發病型和老年發病型結直腸癌患者患病率不同的最主要原因,這提示年輕人注重飲食健康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最佳方式。
引發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高危人羣如何通過科學調整飲食預防患病?日前,記者採訪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教授黃睿。
多項誘因不容忽視
黃睿以一組數據說明了結直腸癌患病率的嚴峻態勢。他介紹:“過去,大多數結直腸癌的新發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50歲至70歲的中老年羣體。而《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來源》顯示,從1990年到2019年的30年間,東亞地區15歲至49歲人羣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從每10萬人3.9例增長到10.1例,增幅近3倍。東亞地區結直腸癌患者發病率的增速超過歐洲和中亞地區,且死亡率更高。”
根據國際學術期刊《臨牀醫師癌症雜誌》的最新報告,上世紀90年代末,結直腸癌爲美國50歲以下男女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但如今已上升到男性第一大、女性第二大原因。結直腸癌患者的年輕化趨勢已被認爲是嚴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並且早發性結直腸癌通常在診斷時已處於中晚期,治療效果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生存率,深入瞭解結直腸腫瘤發病機理並制定有效防治策略具有迫切性。
“研究顯示,飲食習慣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黃睿強調,紅肉和加工肉類中的精氨酸等可能會促進結直腸癌的發展。生活中,年輕人偏愛食用這類食物,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環境因素、遺傳和家族史也會對結直腸癌的發生產生影響。例如,接觸有害化學品可能會誘發結直腸癌;而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病綜合徵、林奇綜合徵等,均是早發性結直腸癌的已知風險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同樣需引起關注。“吸菸、酗酒、缺乏體育活動等不良習慣均與結直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黃睿說。
此外,不同年齡的腸道菌羣差異或將影響結直腸癌的發展和預後。黃睿說,年輕人的腸道由擅長修補腸道屏障和調節免疫反應的阿克曼菌和擬桿菌“掌權”,主要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但偶爾的菌羣失調也會助推癌變。例如,在嚴重腸炎等導致的腸道菌羣失調情況下,不產腸毒素的脆弱擬桿菌會大量定植,增加結腸中游離型膽汁酸的含量,間接促進癌變。對於老年人而言,芽孢桿菌、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等有害菌相對較多,它們可能引發慢性炎症或分泌毒素,進而促進結直腸癌發展。菌羣差異是導致年輕人和老年人結直腸癌發生機制不同的關鍵因素。
早診早治非常關鍵
降低年輕人結直腸癌患病率,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至關重要。黃睿依據國內外最新權威指南給出如下建議。
第一是加強篩查。定期篩查對於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意義重大。對於有家族史或遺傳性疾病的40歲及以上的高風險人羣,應增加篩查頻次。對於普通人羣,建議將篩查起始年齡調整至45歲,通過早篩查、早發現,進一步提高治癒率。
第二是調整飲食。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關鍵,建議人們減少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增加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的攝入,這樣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
此外,還需注意控制體重、避免環境暴露。黃睿建議,保持健康飲食的同時,人們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騎行、游泳等。同時,減少吸菸和避免暴露於某些工業化學品環境中。全社會應加強對有害化學品行業的監管,並提升對相關產業工作人員的保護水平。
黃睿提醒,對於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羣,醫生可根據其健康狀況制訂個性化的篩查計劃,幫助早期發現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