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印發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對未來3年醫學人文建設做出了具體部署。
在加強社工和志願者服務方面,文件提出,醫療衛生機構應當豐富醫務社工服務內容,協助開展醫患溝通,提供診療、生活、法務、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務;要通過多途徑、多渠道,鼓勵醫務人員、醫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等,通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後爲患者提供志願服務,充分發揮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在醫患和諧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醫務社會工作是指在衛生健康領域,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價值理念與專業方法,幫助患者及家屬預防、緩解和解決因疾病所導致的情緒、心理和社會問題,提升醫療效果,促進公衆健康的職業活動。發展醫務社工和志願者服務,是改善醫療服務、彰顯醫學人文、促進醫患和諧、實現醫學模式轉型的務實舉措。
在北京同仁醫院,就有這樣一支“醫務社工+社會志願者”隊伍。他們是老年患者的“眼睛”“耳朵”“柺杖”,持續給予老年就醫羣體有溫度的服務。按照醫院規定,我們建立了社會志願者“招、考、訓、用”標準化管理流程,制定了“雙五星認定”“服務滿50小時頒發證書、滿300小時發放印製個人姓名的志願者服裝、滿1000小時發放醫院胸牌”等精神激勵保障機制;醫務社工需要前期調研患者及家屬的就醫需求、醫務人員的工作要求,然後,帶領志願者介入老年眼科患者陪診服務,在診前、診中、診後提供服務,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服務和小組活動,爲有需要的服務對象提供公益性、預防性、支持性、照護性、發展性健康社會服務。
在眼科門診,我們經常能遇到獨自就診,或是老兩口互相陪伴來就診的老年人。鑑於醫務社工在志願者管理、溝通協調、資源鏈接、傳播倡導、社區宣教等方面可以發揮專業優勢,我們探索建立了“醫務社工+志願者”的老年眼科患者陪診模式,特別是探索老年羣體互助服務和老年羣體反哺社會的志願服務,提升老年羣體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比如,來我院白內障中心分診臺諮詢的老年患者,只要是超過80歲,或者超過60歲夫妻陪伴以及獨自就診的,醫院專職醫務社工都會主動提供陪診服務,讓老年羣體感受到醫院的關注、關懷、關愛。
就這樣,以“醫務社工+志願者”爲抓手,我們將社會工作融入基層治理,爲醫療領域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健全社會參與機制貢獻力量;醫務社工通過專業的小組活動或個案服務,可以把陌生的醫院環境轉換爲親切的關愛氛圍,有利於構建適合老年人情感特點的人文關懷文化圈,創新醫院服務,提高適老化建設水平。
近幾十年來,我國醫學科學發展取得巨大進步,健康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但科學技術和醫療資源的有限性,使衛生健康工作尚不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而醫學技術的發展,既要向未來科學技術要答案,更要向傳統人文精神求迴歸。醫護人員通過診療解決病患生物層面問題,醫務社工則通過專業心理輔導、資源鏈接等回應病患心理和社會層面訴求,推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展和人文醫學精神的實踐,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這個意義上說,醫務社工不愧是醫學人文精神的踐行者。
(作者爲北京同仁醫院醫患關係協調辦公室(社工部)高級政工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