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標準引領中醫藥“走出去”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及中醫藥標準化工作進展。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我國已有中醫藥各類標準3000多項,適合我國中醫藥發展的標準體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持續優化中醫藥標準結構

“中醫藥標準化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推進中醫藥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朱桂表示,“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遵循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形成了以中醫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及中醫藥國際標準爲主要內容的標準體系。可以說,適合我國中醫藥發展的標準體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一方面,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近年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對中醫藥標準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爲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期印發了《中醫藥標準化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了推動中醫藥標準化高質量發展的系列創新性舉措——優化中醫藥標準體系總體佈局、加強重點領域中醫藥標準供給、推動中醫藥標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深化中醫藥標準化改革創新、夯實中醫藥標準化發展基礎。

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纔有高質量。“要更加註重高質量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用,以高標準來助力高技術創新、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國醫大師、全國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伯禮院士說,“我們各級各類標準已經有3000多項,內容包括中醫藥方方面面,基本架構已經達成了,下一步就轉向要完善標準體系的框架,持續優化中醫藥標準結構,提升高質量標準的供給效率。”

張伯禮表示,要加大對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力度。“標準也要與時俱進,有的標準可能一年兩年就得修訂。”他說,“特別是現在互聯網、大數據、AI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很快,我們在標準的制定上應該借鑑、爲我所用,把中醫藥的標準制定和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

中醫標準化與“三因制宜”

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意義深遠。

朱桂表示,推動中醫藥標準化高質量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中醫藥質量,爲人民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有利於中醫藥學術發展,發揮中醫藥優勢,突出中醫藥特色,整體提升中醫藥學術水平;有利於加強中醫藥的規範管理,提高中醫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有利於促進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更好助力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

“標準制定的目的在於應用,標準制定得好不好、科不科學,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接受檢驗。”朱桂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逐步建立並完善中醫藥標準推廣與實施機制,發佈中醫藥標準同步出臺標準實施方案和釋義,加強標準的宣講、效果評價等工作,促進中醫藥標準的有效實施。

比如,《經穴名稱與定位》《腧穴定位圖》《鍼灸學通用術語》《鍼灸技術操作規範》被廣泛應用中醫藥教材中,並被翻譯成俄文等外文版;首個ISO中醫藥標準《一次性使用無菌鍼灸針》,讓全球對針灸針質量控制有了統一標準,帶動了中醫藥產品、技術、服務“走出去”。

中醫藥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原則,中醫藥標準化似乎與之相悖。對此,張伯禮表示:“‘三因制宜’是中醫藥本身的學術特點,也是臨牀救治的經驗,講究的辨證施治、個別化診療。但從大量的臨牀實踐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共性的認識、特徵和規範。”

張伯禮舉例說,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鍼灸甲乙經》《本草綱目》等古代醫書中,有很多中醫藥技術方法的標準化的記載。

“例如舌診、脈診,例如藥物採集的季節、時期等,都是有規律的,都是把大家共識的經驗總結出來,所以中醫藥的標準化是有基礎的。”張伯禮說,“當然,古代是根據臨牀實踐慢慢形成的共識,跟現在建立的各種標準,在方法上不完全一致。我們現在建立標準和方法需要經過文獻調研、臨牀調查、專家討論,最後制定出一個初步框架,專家再尋求共識,最後再評價,是非常嚴肅的科研工作,時間快點也得需要一年的時間。”

規範世界中醫藥教育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計,中醫藥已經傳播至世界196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內容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建設了31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鍼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近年來,與中醫藥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同步,中醫藥標準國際化工作也取得重大進展,併爲中醫藥“走出去”提供強大助力。“我們的標準要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中醫藥走向國際要靠標準來引領。”張伯禮說。

2009年,針對中醫藥標準化領域的國際需求和競爭,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動議並促成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中國承擔祕書處的工作。“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有23個積極成員和23個觀察成員,下設2個顧問組和6個聯合工作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吳振鬥說,“在各國專家的共同努力下,ISO/TC249目前已經發布了112項中醫藥國際標準。”

同時,中國支持其他國際組織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據吳振鬥介紹,目前世界中聯已經頒佈中醫藥名詞術語、臨牀技術標準、教育和健康旅遊等143項國際組織標準,世界針聯也連續發佈了25項涵蓋指南類、技術類和管理類等的中醫鍼灸國際標準。“這兩個組織也已經成爲ISO/TC249的A級聯絡機構,活躍在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前沿。”他說。

此外,針對全球各類學校使用的中醫藥教材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我們編纂了教學大綱,組織海內外專家編寫了13本中醫藥核心教材,作爲標準引領,有利於規範世界中醫藥教育。”張伯禮說,“這套標準現已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保證了全世界中醫藥培養的人才是合格的,推動了中醫藥在全球健康可持續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