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恆飛 周煒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8月8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史鵬研究員團隊發現大腦中的下丘腦室旁核(PVN)腦區存在一條古老的應激機制,揭示了高血壓患者常常伴隨交感神經的興奮,使血壓居高不下的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免疫》上。
高血壓是健康的大敵。在臨牀上,高血壓常常伴有交感神經的高張,這會導致血管收縮,讓血壓居高不下,形成惡性循環。對於高血壓伴隨交感神經高張的現象,多年來科學界沒有清晰的認識。
“三磷酸腺苷(ATP)在細胞裏爲各種活動提供直接能量,而在細胞凋亡破裂或者受到擠壓等情況下,會溢出到胞外。”浙江大學醫學院沈嘯博士介紹,對於機體來說,三磷酸腺苷從細胞中的溢出是一個危險信號。
哺乳動物的下丘腦內側都有一個蝴蝶形的核團,叫室旁核。下丘腦室旁核腦區的毛細血管組織,狀如密集的河網,血管狹窄且分支度高,血流速度減慢,爲物質穿透血管壁、進入到核團內部創造了條件。
研究發現,在高血壓小鼠的下丘腦室旁核腦區的小膠質細胞,憑藉嘌呤受體P2Y12敏銳地捕捉到三磷酸腺苷的預警信號,使得原本靜息的小膠質細胞被激活,並啓動防禦機制。由此,表現爲高血壓的血流動力學的紊亂,被三磷酸腺苷在大腦深處轉換成神經信號,引發了下游的交感神經的興奮。
“下丘腦室旁核區的小膠質細胞是惡性循環的關鍵節點。”史鵬介紹,如果能切斷下丘腦室旁核區中的ATP-P2Y12-C/EBPb通路,就能終止這一惡性循環,這爲高血壓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