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裏,一顆顆小番茄鬱鬱蔥蔥,長勢正好。
自動化的溫室控制系統、毛細化灌溉滴管、數字孿生的生產環境……進棚的人們興趣盎然,不斷髮問。
7月5日,北京市通州區於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內,“數字經濟助力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正在舉行,一畦畦在“數字技術”培育下的小番茄,引起了參會者的普遍興趣。
該論壇由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組委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北京爲村互聯網科技研究中心、北京東昇農業技術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數字技術已成爲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應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數字技術在設施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來自政府部門、學界、科技公司等領域的嘉賓齊聚一堂,達成廣泛共識。
設施農業助力打造農業強國
設施農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業農村投資的重要領域,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3年,農業農村部等四部委出臺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 年)》特別強調,要提升設施農業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能化管理。
在論壇主旨演講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現在人們對健康消費要求更高,但農業效率提升難度更大,綠色低碳要求更高,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科技和改革的雙輪驅動,以新質生產力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楊其長系統回顧了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他表示,“設施農業的發展,成功解決了我國蔬菜週年供給的難題。”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姜軍成在論壇上表示,北京正在以“相關政策措施爲抓手,加快設施農業與數字經濟有機融合,積極推進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
論壇所在的通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是2023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中北京唯一上榜的園區。產業園以智能溫室爲依託,融合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成爲北京數智農業建設的一個縮影。
“示範試點+技能人才+數字化”解決方案助農增收
目前,我國設施農業特別是傳統日光溫室,還存在着環境控制設備和作業裝備配置水平低、整體機械化率低於大田種植等問題,迫切需要以機械化、智能化降低人工和水土消耗,提高產量。
從2022年開始,騰訊把農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爲切入點,在特色種養、設施農業等產業中,探索出“示範試點+技能人才+數字化”的內生型系統化解決方案。
去年7月份,騰訊聯合喀什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等相關方在喀什試點。2024 年上半年,聯合中國農科院都市所、喀什大學培訓農業技能人才 300 人次。
“信息技術革命、數字化技術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爲彌補農業技能人才短缺,提升本土人才成長爲高技能、多技能人才帶來了更多可能,也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切入口。”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北京爲村互聯網科技研究中心理事長肖黎明介紹。
騰訊與東昇耕智團隊進行戰略合作,聯合打造了“爲村耕智”日光溫室數字化升級方案,所有的環境、水肥控制設備都能實現自動和遠程控制,成爲農業技能人才學習更簡便、易學、易上手的數字工具。
劉寶平是這套系統的合作方——東昇農業集團的董事長,他在會上介紹,“規模化地發揮數字技術在設施農業領域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帶動上下游資源,促進合作共贏,助力農業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經過試點,目前“爲村耕智”日光溫室數字化升級方案,已在北京通州生產基地服務2500餘畝,並計劃在北京、海南、雲南、廣西、新疆等設施農業基地得到更廣泛應用,有效帶動日光溫室在產業鏈、質量鏈、價值鏈上的轉型升級,爲設施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