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互助式家庭化養老助餐模式、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助餐點運營、通過數字技術提升助餐服務與監管水平……近年來,江蘇多措並舉,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養老助餐模式,持續推進養老助餐服務,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兩斤西紅柿,三斤芹菜……”早晨7點,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全心村網格員吳雨欣來到鎮政府門前領取村裏的愛心助餐食材,她認真記錄菜品明細,確認無誤後,裝車送往助餐點。

每週一至週六,吳雨欣都會把食材送到全心村幸福助餐小院負責人徐玉鳳手裏。“看到村裏老人們喫得開心,特別高興。”吳雨欣說,每天有大概30名老人來助餐小院喫午飯,人數不算多卻辦得紅火。

在江蘇,60週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2089萬人,其中65週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573萬人,老年助餐服務需求很大。爲更好解決老年人喫飯問題,2024年4月,江蘇省政府印發《江蘇省“舒心助餐”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2024—2026年老年助餐服務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有序推進老年助餐服務。

 場地點位如何選?

  助餐小院設在農戶家,鄉親喫飯更省心,羣衆增收有路徑

3張桌子,幾條板凳,牆上掛着助餐點工作人員名單、規章制度等。洗菜、擇根、切菜……徐玉鳳正在家中準備助餐點的午餐。自2023年7月起,徐玉鳳家成了村裏的幸福助餐小院。

助餐點爲什麼設在徐玉鳳家?新豐鎮黨委書記袁偉介紹,徐玉鳳家位於全心村中心位置,老年人來用餐較爲方便,一般步行一會兒便可到達。同時,徐玉鳳的公公施永康是村裏的困難戶,她愛人身患重病,全家人靠徐玉鳳打零工維持生活。家裏成爲助餐小院後,鎮裏每個月會給予房租和工資支持。

“鎮裏對房屋進行了改造提升,配了烹飪、消毒設備等。每週一到週六爲大夥燒一頓午飯,食材、水電費用都由政府承擔。”徐玉鳳說。

不到上午10點,就陸續有人來到助餐小院,你一言我一語地嘮起家常。

70歲的村民黃陳章帶着老伴來助餐小院喫午飯,他支付4元,老伴因爲身體殘疾只需支付2元。“我們老兩口中午花不了多少錢就能喫上熱乎飯菜,心裏特別暖。”黃陳章說。

幸福助餐小院不僅暖人心,更算好了民生賬。

“利用農戶家做助餐點,既可以避免新建場地的投入,還可以將房租補貼發放給困難羣體,助其增收,一舉兩得。”大豐區民政局副局長沈輝介紹,選擇在農戶家中設助餐點也考慮到村民喜歡走親訪友的生活習慣,此外農村地區在養老助餐原材料成本方面有優勢,開展互助式家庭化養老助餐模式具有現實基礎。

要讓幸福助餐小院辦得長久,一個可持續、可推廣的養老助餐模式尤爲關鍵。“大豐區優先租用環境整潔、交通便利的低收入羣衆房屋開辦助餐點,積極開發‘幫廚崗’等公益性崗位,聘用低收入羣衆在助餐點幫廚,發展手工經濟等致富模式,組織就餐老年人在食堂從事小手工製作,讓更多老年人有活幹、能增收。”鹽城市民政局副局長司愛平說。

目前,大豐區共建成農村“長者食堂”“幸福助餐小院”216個,其中103個選址在低收入羣衆家中,聘用100多名低收入羣衆在食堂幫廚,基本實現助餐服務村村覆蓋。

收支不平衡如何解?

  資金來源不光靠補貼,閒置資源能盤活,市場模式可持續

走進南京市秦淮區鄭和公園大門,穿過一片樹林,便來到了悅華洪武助餐點,一幢三層的小樓與這裏的美景相得益彰。

臨近中午,陣陣菜香飄來。醬鴨、椒鹽小黃魚、青菜……老人們按照兩葷兩素的標準挑選飯菜,隨後工作人員進行結算,秩序井然。

90歲的居民申屠坊家住秦淮區洪武路街道,助餐點開業之前,每天喫飯是個問題。“自己做飯費時費力,現在我走5分鐘就能來打飯,很方便。”申屠坊說。

據瞭解,助餐點供應三餐,午餐可選菜品不少於8種。“菜品豐富,價格實惠。以午餐爲例,60歲以上老人15元,75歲以上老人12.5元,生活困難、身患殘疾等老人只需10元。”悅華洪武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湘梅介紹。

餐食定價不高,但人工、原材料、食品損耗等費用卻不低——入不敷出是擺在衆多助餐點面前的一道難題。

悅華洪武助餐點如何在保障菜品質量的同時,做到收支平衡?“辦法就在這上面。”劉湘梅笑着指了指樓上。

這幢三層小樓原是圖書館舊址,後成爲老年活動中心。2019年,秦淮區將助餐點設在這裏。“測算成本時發現,如果只減免房租加上政府補貼,助餐點仍然會面臨虧損。”秦淮區民政局副局長朱孔光說,經過商議最終形成方案:一樓開設助餐點,二樓打造高品質老年活動中心,三樓鋪設養老機構牀位,將過去單一的活動中心改造成街道養老綜合體。

如今,養老牀位入住率達到100%,緩解社區養老照護牀位緊張的同時,也爲養老助餐點的運營帶來補充收益。

隨着養老助餐事業的發展,引導更多經營主體加入成爲不可或缺的一環。

餐桌上畫有棋盤,配有適合老年人的靠背座椅,地面做防滑處理……位於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的江灣社區食堂採用開放式檔口模式,美食種類豐富,用餐區設計貼心。

“食堂爲老年人專門設立養老助餐檔口,菜品會根據老年人營養健康需求進行搭配。”江灣社區食堂負責人夏經理介紹,老年人在這裏就餐不限於助餐檔口,在其他店鋪消費也可以享受優惠。

與此同時,江灣社區年輕白領較多,食堂向社區居民開放全時段就餐服務,所獲部分利潤也會反哺到老年助餐服務中。

2014年以來,南京市持續探索多元參與的市場化助餐模式,在發放政府補貼的基礎上,爲助餐點因地制宜打造可持續的運營方案。“通過盤活閒置資源推動助餐點落地,鼓勵助餐點面向社區其他人羣開放;完善老年助餐市場準入機制,引導更多經營主體加入,實現助餐點的擴面提質。”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周新華說。

 監管如何更高效?

  改造提升藉助高科技,配送用上大數據,運營服務智能化

上午11點,居民丁悅春像往常一樣來到無錫市崇安寺街道“東河‘食’光”社區智慧餐廳,她熟練地用手機掃描托盤上的二維碼完成綁定,將托盤置於菜品前感應區域,每取一下菜,屏幕上都會顯示價格。結賬時,丁悅春將托盤放到感應平臺上,屏幕上便自動顯示出總價金額,通過面部識別完成結算,全程不到10秒鐘。

在智慧餐廳一側,擺放着兩臺智能化綜合料理機。“我今天要用它炒盤菜帶回去給孫子喫。”丁悅春說。現場挑選當日新鮮食材,再選擇想喫的口味,“炒菜機器人”就可完成菜餚製作。

智慧化社區餐廳爲老年人就餐提供了便利,但改造升級成本相對較高,社區餐廳的智慧化改造是否必要?

“我們會根據餐廳註冊老人數量預估就餐人數,再通過每日就餐人數以及剩餐統計分析,結合老人消費習慣、菜品偏好,精準計算所需食材量,避免過度採購導致浪費,也避免因採購不足影響供應。”社區智慧餐廳負責人蘇末允說,智能餐盤系統能實時識別菜品重量並自動計價,老人可以自由選擇菜量,有效減少食物浪費。

“智慧餐廳的餐食由無錫永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中央廚房進行配送,中央廚房的距離在10公里左右。這樣的模式可以節省用工成本,智慧餐廳的服務人員由傳統助餐點的4至5人縮減到1人。”蘇末允坦言,智慧化改造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但後期運營更加科學合理,從長遠看是可持續的。

站在無錫養老服務平臺“錫心醫養”中控大屏前,點擊進入助餐模塊,全市助餐點一覽無遺,助餐人員補貼、用餐記錄等信息可以實時調取。在平臺前端,無錫居民可在靈錫APP上查看助餐機構的基本信息,還可查看機構菜品價格,預約配送等。

“平臺對老人用餐過程中涉及政府補貼的資金進行實時記錄反饋,方便政府部門隨時掌握資金髮放情況及進行結算和監管。平臺還打造了明廚亮竈可視化系統,支持助餐機構逐步接入平臺,推動對餐飲安全、衛生等情況的監管。”無錫市民政局“錫心醫養”平臺負責人陳慧敏說。

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葉翔宇介紹,目前,江蘇共建成運營各類老年助餐點約8000家,2024年服務老年人口135.6萬人、累計開展助餐服務2837萬次,發放各類助餐補貼共計2億元。江蘇將繼續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助餐模式和佈局點位,在資源配置上向農村傾斜。探索多元籌資渠道,構建政府、社會和家庭各盡其責、有序協同的助餐服務供給格局,不斷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守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