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引領科普閱讀新風尚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文雯】耕耘於科普一線的王俊卿,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科普理念,爲廣大讀者帶來了不一般的閱讀體驗。他不僅在上海科技館深耕厚植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科學傳播經驗,更和張維贇、胡璽丹、包李君等一同奮戰的夥伴組成創作團隊,在原創科普立體書的創設上實現了創新性的突破,爲公衆帶來了科學、沉浸、好玩、不一般的閱讀體驗。在202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的主創之一王俊卿和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劉蓉蓉接受了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的採訪,分享了科普立體書《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的創作歷程。

王俊卿自大學畢業後便紮根於上海科技館科普一線,十餘年如一日,涉足多個崗位,包括展廳運營、展品研發、教育活動策劃實施、文創開發以及科普理論研究等。他將這些實踐經驗融入到科普工作中,不斷探索科普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這些豐富的工作經歷不僅讓他對科普工作有了深入的理解,更爲他日後的科普書籍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靈感。

談及如何從場館管理轉型到科普書籍的創作,王俊卿表示這只是科普工作的一種自然延伸,將實踐理論沉澱加工成公衆喜愛看的科普讀物,是科學傳播中的必要一環。正是這種對科普工作的熱愛和執着,推動着他不斷探索和創新。

王俊卿認爲,科普立體書的創作需要對科學內容有着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自己曾在不同崗位上的歷練對書籍創作有着很好的幫助。他善於將展品研發的設計思路融入到立體書的設計中,通過巧妙的機關設計,讓平面的圖文變得立體互動,讓公衆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用自己的好奇心去閱讀,從而使高冷的科學知識變得有趣而生動,也有效激發了公衆對科學的興趣。

在談到《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的創作初衷時,王俊卿表示,作爲一名科普工作者,最主要的奮鬥目標之一是讓公衆對科學產生興趣。通過有趣的形式和手段,可以將科學內容轉化爲更吸引人的形式,從而促進更多的公衆參與進來。立體書作爲一種新穎的閱讀載體,正好符合他的這一想法。同時,他也發現國內原創立體書的市場相對空白,這更加堅定了他研發原創立體書的決心。

在創作過程中,王俊卿和團隊成員們也遇到了諸多挑戰。由於在紙雕模型設計和平面設計上缺乏經驗,設計工作的融合和推進難度非常大。這需要他對創意概念進行更深入完整地設計,對整體佈局、機關互動、紙雕模型進行更清晰地刻畫,以確保作品的呈現效果。然而,正是這些挑戰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精心設計,匠心打造,最終呈現出這部令人驚豔的科普立體書。

《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的一大亮點在於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契合,賦能增效,產生1+1>2的傳播效果。內容上,該書首次系統完整地呈現了恐龍復原過程,按照“恐龍印象-化石發掘-骨骼搭建-形態外貌-行爲習性”的復原脈絡,展示恐龍復原的科學內涵,涉及五大洲35個屬(種)的恐龍,涵蓋了從1822年至今200多年發現和研究的歷程。形式上,該書以展品研發的思路創設了交互式閱讀體驗,全書展開長達7.6米,設有多個立體場景、紙雕、增效翻頁和機關,讓讀者可以通過動手探索的方式,更直觀地獲取科學信息,有效激發了學習科學的興趣。

科普立體書在吸引孩子閱讀興趣方面有着顯著優勢,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還能通過三維視域幫助讀者直觀地獲取更多的信息,彷彿走進一個閱讀體驗空間。王俊卿認爲,科普立體書的創新表達,讓科學知識不只是被動地獲取,而是激發公衆更爲主動地探索、獲取和理解。在製作過程中,王俊卿特別考慮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力求在視覺效果和互動性上達到最佳平衡。

這本書的創作對王俊卿個人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檢閱了創作的方式方法也驗證了很多實踐問題。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努力,爲公衆帶來更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科普作品。

談及未來的創作計劃,王俊卿透露,他將結合上海科技館的一些展覽做立體書的轉化,主題涵蓋鯨豚、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主題。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進一步拓展科普教育的邊界,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科學帶來的樂趣和啓發。

同時,作爲《如何復活一隻恐龍:科普立體書》的策劃方之一,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也表達了對未來合作的期待。他們計劃深入與科技場館合作,推出更多具有創意、科技感十足的“迷你博物館”系列立體書。並通過AI賦能,打造一個集立體書、AI智能、音頻、視頻於一體的“立體書+AI交互”體驗平臺,使傳統閱讀模式轉變爲沉浸式、互動式的智慧閱讀形態。

爲了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創作團隊會由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組成,並在前期進行大量的科研成果調研。同時,他們還會邀請行業領域專家進行把關,以確保內容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在與之前的作品相比,王俊卿希望在創作手法和呈現方式上進行新的嘗試和突破。他希望能夠在原來的經驗和基礎上,通過更巧妙的設計,讓立體結構與內容形成共鳴,同時提升閱讀體驗。

劉蓉蓉也分享了“迷你博物館”系列立體書的特色和創新之處。該系列將引導讀者動手搭建屬於自己的輕量型博物館,在搭建過程中享受多維閱讀的快樂。同時,通過結合AI技術,打造沉浸式科普文化傳播平臺,增強互動性、體驗感和帶入感。

在閱讀推薦環節,王俊卿透露自己平時喜歡閱讀燒腦解謎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不僅富有挑戰性,還能激發他的思維活力。而對於科普類書籍的推薦,他建議讀者可以關注上海科技館“BOOK思議的閱讀”系列活動。劉蓉蓉則推薦了上海博物館文物遊戲繪本系列《探祕古畫國》《尋蹤書法國》,這些作品將博物館豐富的文物知識、童話故事和互動遊戲巧妙結合,寓教於樂,趣味十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