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浚源:遨遊學海,探究漢字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文雯】在文學與學術的交匯點上,溫浚源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文學創作才華,成爲了一位備受矚目的青年學者。他在接受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採訪時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背景、學術成績以及未來規劃,同時爲我們揭示了他在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之間的平衡藝術。

環球網公益頻道:是什麼啓發了您走上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的道路?

溫浚源:興趣使然,自小我就對文學和歷史有濃厚的興趣。這其中當然離不開家中長輩的引導與鼓勵,也離不開師友同道的幫助和支持。環球網公益頻道:在您的學術生涯中,有哪些關鍵時刻或決定性因素促使您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溫浚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人和事,平淡無奇的每個時間節點,也許都很重要。讀書治學方面,我還是個小學生,談不上所謂成就。需努力的方面還很多,要持之以恆。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是如何平衡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的?這兩者對您來說有何異同?

溫浚源: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是兩條路。前者遵循學科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進行專業性、系統性、獨立性、原創性的思考與論證。後者基於對生活的洞見,表述真情實感,進行真實性、藝術性、超越性、創新性的實踐與呈現。當然,兩者之間還存在寫作目的、文字風格等諸多方面的不同,但兩者之間又有緊密的聯繫,學術與創作應聯繫起來,從而形成有機的統一。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的《下學上達》對您個人和學術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溫浚源:《論語》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經典,《下學上達》是我研讀《論語》一書所作的札記,也是若干年來教學生讀《論語》過程中所作的講記。對我個人而言,是“學”“行”《論語》的一些體會。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在創作《下學上達》時遇到了哪些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溫浚源:寫作《下學上達》,有諸多方面的挑戰,其中比較大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歷代註釋《論語》的書很多,要深入研讀與系統梳理前人和時賢的研究成果,很困難。其二,儒家的心性之學既是哲學思想,又是人文體驗,要沉潛其中,虛心涵泳,不容易。

環球網公益頻道:對於讀者來說,您認爲這部作品最大的價值在哪裏?您希望讀者從中獲得怎樣的啓示?

溫浚源:拙著《下學上達》對《論語》逐章逐句進行闡釋,對其中人物的時代、事蹟,志趣有所論證。注意字、詞、句之間的關係,對名物、典章制度亦稍有留意。寫作過程中,廣泛參考同時期或歷代文獻,折衷諸家之說。又以《論語》證《論語》,虛心翫索其言,平心靜氣以求其心。盡力“設身處地”去“瞭解”,儘量不“誤讀”或減少誤讀。同時也注意人生義理,論述《論語》與自我學、行的關係。以上這些也是我認爲讀《論語》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能簡要介紹一下新作《<說文解字>部首源流新證》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內容嗎?

溫浚源:產生於中華文化沃土的漢字是華夏悠久文明的載體,是世界上現存的自源古典文字系統之一。從商代的甲骨文到今天,漢字的發展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標誌着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綿延不衰,從未中斷,始終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數千年曆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從甲骨文、金文、石經,到簡牘、帛書及紙質文獻,均承載着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知識體系和精神追求。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也是民族交往、語言交流、文化交融的歷史,在此過程中,漢字起到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深入探究漢字,瞭解其淵源流變,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東漢時期的許慎是位傑出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稱讚他是“中國辭典的始祖”,美國學者裨治文(E.C.Bridgman)讚許他是“博學的作者”(Learnde Author)。許慎歷時三十餘年完成的《說文解字》是歷史上第一部字典,是“無價的詞源詞典”(invaluable etymologicon)。用清人查慎行的話說,在衆多的古代字書中,《說文》簡古詳備。因此,王鳴盛甚至指出:“《說文》爲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由一部書生髮展爲一個學科,在學術史上並不常見。研究《說文》已經成爲一門專門的學問,凡是與《說文》有關的學問都可謂之“《說文》學”或“許學”。

《說文》按照“分別部居”的原則,設立540部首,把收集的文字“據形系聯”地隸屬於各部首之內,成爲一套有體系的部首編字法,使部首與從屬字有意義上的聯繫,開創了辭書編纂的法則,體現了許慎關於文字符號的系統思想,也是漢語字源與詞義研究的基礎所在。系統對其進行研究,是學習漢字的入門途徑之一。

《<說文解字>部首源流新證》一書是我研讀《說文》所作的札記,全書對《說文》540個部首依序編號,利用甲骨文、金文、陶文、石文、貨幣文、竹簡、木牘、璽印、帛書、碑帖等各種古代文字材料,並引證歷代《說文》研究學者的成果,博採古今中外學者有關《說文》部首之說,擇善而從,間下己意,對《說文》540部首進行系統詳明的說解。

環球網公益頻道:這部作品與您的其他作品相比,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創新點?

溫浚源:考釋古文字,方法很重要。總結前輩學者的研究經驗,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研究古文字應具的基礎條件。《<說文解字>部首源流新證》一書,主要從解原文、揭凡例、析部件、釋字形、明字音、辨字義、歸字類、察流變、示用例等九個角度對《說文》540部首進行綜合研究,考證力求嚴謹,論證務求縝密。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哪些有趣或令人驚訝的現象?這些發現對漢字研究有何意義?

溫浚源:從《倉頡篇》對意符相同的漢字進行整理,到《急就章》提出“分別部居”的概念,再到《說文》梳理了漢字的構形體系,確立以“部”類化的體例來編纂字書,創造性把近萬個漢字分別統繫到540個部首中,使之“不相雜廁”,期間大約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時間。《說文》以“建類一首”,“分別部居”的形式,揭示漢字形體規律,給予字源上的解釋,把漢字置入一個系統之中,這是許慎的一項重大貢獻。作爲一部字典,《說文》對後代語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後世的字典編纂,基本上不出《說文》的範圍,只不過增加字數和例子罷了。

前賢有言,“讀書必先求認字”,“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可謂顛撲不破的真理。通過學習、研究《說文》,必能加深我們對漢語言文字的瞭解。儘管從現今的眼光看來,《說文》有很多時代侷限,但仍不失爲研究古文字的出發點。即使在包括甲骨文、金文、簡帛等在內的各類古文字資料出土,古文字學大興之後,《說文》的地位也並不因此動搖。一方面,古文字學的研究糾正了《說文》的諸多錯誤;但另一方面,《說文》仍舊是古文字學研究的重要基石。

環球網公益頻道:除了您自己的作品外,您還有哪些書籍推薦給您的讀者們閱讀?

溫浚源:每個讀者的興趣點並不相同,能有機會讀書,是一種福報,根據自己的興趣,各取所需就好。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平時喜歡讀哪些類型的書籍?能否推薦一些您認爲值得一讀的作品?

近幾年我的興趣點在語言文字學和歷史學。

溫浚源:各種類型的書給讀者帶來的啓發和體驗不同,專業研究與業餘讀書也不同。專業從事研究,當然要立足本專業,進行廣泛、系統、深入的研讀。關於業餘讀書,錢穆先生認爲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多讀修養類、欣賞類、博聞類、新知類、消遣類等五種書,我覺得他的看法很值得參考。

環球網公益頻道:在您的閱讀經歷中,是否有一些特別印象深刻或對您影響深遠的書籍?能否談一下您的感受和啓示?

溫浚源:書籍浩如煙海,值得讀的書很多,無論怎樣舉例,都難以周詳。這幾年我翻檢和閱讀較多的書是《說文》和《史記》,也瀏覽一些與之相關的文獻。閒暇之餘也看詩詞、散文、小說、哲學類的作品。常言“開卷有益”,多讀書對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昇華思辨能力,肯定會有啓示。

環球網公益頻道:您在未來的創作中有哪些新的嘗試或挑戰?您希望突破哪些方面的限制或困境?

溫浚源:語言文字學和歷史學是我的興趣點所在,以後想在這兩方面更深入一些。目前的侷限和困境還比較多,基礎功夫不牢固,文獻閱讀不深入,是亟需提升的兩個方面,希望能充分利用時間,取得進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