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全:以文學之筆,繪時代之卷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文雯】在文學的天空中,紀實文學以其獨特的魅力,記錄着時代的脈搏和人民的心聲。李朝全,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他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副會長,更是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的一員。他的作品,如《2020武漢保衛戰》《春天的前海》《最好的時代》等,都爲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202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有幸採訪到了李朝全先生,聆聽他對紀實文學創作的獨到見解。

李朝全先生首先向環球網記者強調了紀實文學與時代、人民的緊密聯繫。他說:“作家是時代的書記員,這一點在紀實文學作家身上體現得最爲充分和準確。紀實文學、報告文學應該和時代同行,和人民同行,要在時代和人民的進步中去書寫時代,記錄時代,反映時代,爲時代畫像,爲人民畫像,描摹時代精神圖譜。”在面對重大歷史事件時,他特別注重從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展現他們在重大事件中的生存狀態、應對方式以及所遇到的困境和採取的行動。這種將大時代與小人物、大歷史與小故事、大事件與小細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反映了時代的主題,更展現了人們身上閃耀的精神光輝。

在創作過程中,李朝全始終注重文學表達和事實真實之間的平衡。他認爲,紀實文學的創作必須遵循事實真實、邏輯真實、判斷真實相統一的原則,不能違背真實性、非虛構性這一創作的底線和生命線。同時,他也注重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想象和加工,使情節和細節更加飽滿、生動、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藝術審美力。

對於紀實文學的社會責任,李朝全先生有着深刻的認識。他認爲,紀實文學應該聚焦社會現實,特別是當今社會、當下正在發生的一些可能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和代表性人物。例如,他所主編的作品《在春風裏成長》選擇了1978年至2023年間每年的國家大事、社會事件,以及作家個人的不平凡經歷,將時代進程與個人經歷相結合,通過個人的故事反映國家和社會的巨大變化。通過書寫這些人和事,有助於人們更好地把握時代的本質。

同時,在反映社會現實時,作家不僅要承擔書寫、記錄、反映的責任,還要對正在發生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李朝全先生的作品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他通過自己的創作參與推動社會現實問題的解決,推動歷史前行。

在談到自己的創作選材時,李朝全先生表示,他的靈感大多來源於新聞熱點、社會關切點以及重大的時間節點。他認爲,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國家是一個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國家,現實生活到處都在發生着生動活潑、扣人心絃的精彩故事,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大批出彩的人物,這些都是他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對於獲得的文學獎項和榮譽,李朝全先生表示,它們既是一種肯定和激勵,也是一種鞭策和動力。它們讓他更加堅定寫作的信心,同時也爲自己樹立了更高的標杆。每一個寫作者都應該努力去挑戰更大的寫作難度,去挑戰新的題材、新的寫作領域,不斷創新寫作手法、表達技巧,從而寫出更優秀、更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作品。

在談到文學的評價體系時,李朝全強調了評價標準的重要性。他呼籲建立一種綜合、全面、可信、完整的評價體系來推動文學的發展。同時,他也強調了紀實文學在文學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應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和重視,並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到對紀實文學的宣傳、推介、評論、評價和深入的研究之中,不斷擴大其影響力。

在談到自己的閱讀經歷時,李朝全先生分享了一些對他產生深遠影響的作品,如在主編《在春風裏成長》的過程中,諸多著名作家所呈現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個人史、國家史、民族史,以及這當中許多生動精彩、富有感染力的親歷故事,給自己帶來了強烈的共鳴。他表示,這些真實的人物故事大多都帶有勵志的作用,講述的也大多是個人的命運、個人依靠奮鬥獲得成功成就夢想的故事。這些作品在引起他強烈共鳴與共情的同時也帶給他很大的激勵和鼓舞。這也正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給讀者的力量。

在未來的創作中,李朝全計劃嘗試書寫西藏題材、考古古人類、古生物題材等陌生領域。他表示,這些領域雖然具有挑戰性,但也充滿了吸引力和創作空間。他希望能夠突破採訪上的困難和資料上的匱乏,特別是突破自身的寫作水平、藝術水平和表達力的侷限,進一步提煉文字,用生動傳神有力的文字寫出精彩的故事,塑造出彩的人物,爲讀者帶來一道道精神的盛宴。

李朝全的紀實文學作品不僅是對時代的深刻記錄和對人民精神圖譜的細膩描繪,更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他的作品充滿了時代感、人民性和社會責任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時代、認識社會、感悟人生的獨特視角。我們期待他在未來的創作中能夠繼續爲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