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近日,青雲科技雲原生產品負責人於爽對外表示,雲原生依然是AI的重要承載基礎,對於青雲來說,KubeSphere雲原生業務將堅持走開源的路線。
KubeSphere 是青雲科技自2017年開始立項的開源容器管理平臺,同時提供企業版以支持商業客戶。儘管起步時已有Rancher、OpenShift等競爭對手,但通過選擇開源作爲“彎道超車”的方式,KubeSphere在社區活躍度、產品豐富度及用戶數量等方面已達到與這些主流平臺抗衡甚至超越的水平。
於爽介紹,青雲科技早期的產品理念是“軟件會吞噬一切”,即軟件定義一切;到後來則強調“雲原生會吞掉世界”。而到了2024年,隨着AI技術的發展,雖然有“AI會吞掉軟件”的說法,但底層承載仍然離不開雲原生架構(如Kubernetes)。
儘管表面上看AI似乎正在取代傳統軟件的地位,但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英偉達還是OpenAI等公司,其背後的工作負載和技術棧依舊依賴於雲原生架構來實現。因此,可以說雲原生依然是AI的重要承載基礎。
在發展路徑上,青雲選擇了開源這條路,“我們很早就看到雲原生整個生態一定是新一代的計算基礎架構,青雲是專注於底層基礎設施的,必然會在某個時間點選擇這條道路。”在於爽看來,每個開源項目都有其特殊性,不能簡單模仿其他項目的成功模式。因此,隨着時間的發展,KubeSphere不僅限於單一產品,還衍生出了多個圍繞客戶需求展開的開源項目。
截至目前,KubeSphere已經累計了超過500萬次安裝量,並擁有大量的外部貢獻者,這表明社區對其產品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而在商業化方面,青雲在同時探索國內和國外市場的發展。於爽表示,在國內市場,青雲從最初只關注如何使用容器化技術到現在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雲原生技術優化關鍵業務流程,客戶的需求逐漸深化。此外,由於國產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於採用國內自主研發的技術解決方案,這也給青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海外市場上,青雲採取了一種輕量化商業模式——通過開源滲透市場並藉助合作伙伴進行轉化。這種模式使得像土耳其機場這樣的海外嚴肅客戶也開始使用KubeSphere企業版。
事實上,青雲科技堅信開源是構建強大客戶羣體的有效途徑。因此,2025年,青雲將繼續優化技術架構,加強可觀測性、跨基礎設施集羣管理和邊緣AI三個方向上的投入,旨在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同時,面對國內外市場的差異性需求,青雲靈活調整策略,既能夠滿足國內客戶對於複雜業務場景的要求,也能高效應對海外客戶較爲基礎的需求。
於爽說道:“我們會持續加大開源的力度,加大對開源的投入。當然,我們會更科學地做這件事,有方式方法。”(勃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