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柳州已發生兒童誤食,市場監管局發出重要提示!

秋冬時節,柳州山野間的野果陸續成熟,紫黑的商陸、誘人的馬桑果、形似芒果的海芒果等掛滿枝頭。然而美景背後暗藏風險,一些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因戶外活動頻繁、好奇心強、識別能力弱,成爲誤食野果中毒的高發羣體。近期,柳州市已發生小學生誤食野果引發嘔吐、腹瀉的案例,柳州市市場監管局特此發佈風險提示,提醒市民及家長如何遠離“野果陷阱”。

誤食野果的三大風險點

外觀易混淆。 不少有毒野果與常見水果外形相似,如馬桑果酷似桑葚、海芒果形似小芒果,常難以準確辨識。

接觸機會多。 農村學生上下學途中、課外活動時,常在路邊、山林及校園周邊接觸到各類野果。

毒素危害大。 有毒野果多含生物鹼、強心苷等毒素,誤食後會引發噁心、嘔吐、頭暈、昏迷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心臟衰竭或死亡。

誤食風險高發的主要原因

認知不足。 兒童普遍缺乏對有毒野果的辨識知識,易將顏色鮮豔的毒果誤認爲可食用果實,部分兒童還會模仿野生動物的覓食行爲。

監護缺位。 農村地區部分家長因忙於農務,對孩子戶外活動的監管不足,相關安全教育有所缺失。

環境因素。 秋冬季節野果集中成熟,且部分毒果生長在兒童日常活動區域,進一步增加了接觸及誤食風險。

多方聯動護安全,這些對策要記牢

家長要做好“第一監護人”

加強教育。 明確告知孩子“不認識的野果絕對不採不喫”,講解桐油果、商陸等本地常見毒果的特徵與危害。

落實監護。 叮囑孩子上下學途中不隨意逗留、採摘野果,必要時陪同出行,一旦發現誤食需立即採取催吐措施並及時送醫。

學校要築牢“安全防護網”

開展主題教育。 通過班會、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多種形式普及有毒野果的識別知識,結合本地實際案例增強學生防範意識。

加強校園管理。 定期排查並清除校園及周邊區域的有毒植物,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引導學生遠離危險區域。

部門要當好“安全守護者”

市場監管、教育、農業農村等部門需強化聯動協作,在農村地區開展有毒野果排查清理與風險整治工作,並在學校周邊、村口等重點區域張貼有毒野果識別圖譜及安全提示;同時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羣衆積極反映野果安全隱患。

個人要牢記“安全鐵規則”

四不原則。 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不贈送來源不明的野果。

識別技巧。 警惕顏色異常豔麗、表面有奇異斑紋或破損後流出乳白色汁液的野果。

急救措施。 誤食後需立即催吐,保留剩餘野果樣本供醫生精準診斷,並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南方的秋冬,果蔬繁茂,食品安全更須時刻謹記!讓我們共同努力,多一份提醒,多一層防護,共同幫助孩子遠離野果中毒風險,守護健康平安的秋冬時光。

來源| 柳州市場監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