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AI旗號設圈套、賣高價,警惕AI培訓“坑老”

原標題:AI培訓“坑老”需警惕(百姓關注)

“超火AI培訓,老年也能第二春”“零基礎入圈AI”“打造爆款賬號,迅速變現”……這些充滿誘惑的廣告語,來自網上AI培訓機構。近來一些讀者來信反映,遇到“坑老”新騙局——打着AI培訓的旗號,實則設圈套、賣高價。不少渴望通過學習新技術追趕時代潮流的老年人被拉入騙局。

河北石家莊市讀者老劉年紀大了,體力勞動力不從心,想學習一項新技能補貼家用。“大家雖然退休了,但只要學會AI,包能開啓職業第二春!”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則由“葉熙老師”發佈的“AI免費培訓,利潤分成”廣告吸引了他。

“對方承諾利潤分配比例是我拿八成、企業拿兩成,還提供免費教學,只需繳納1580元入班保證金,而且學不會可全額退款。”老劉動心了,支付了費用。不料現實情況與他們宣傳的大相徑庭。老劉被拉進一個企業微信羣,總人數1200多人。羣裏有自稱“老師”的人,卻從未傳授任何實用技術。

老劉通過客服微信,詢問如何具體學習。客服回覆僅宣稱只要跟着學,代發一條賺20元,日收入超200元。

“‘老師’從不露臉,所謂的教學也只是不斷重複一些如何激活賬號、如何漲粉之類的話術,連最簡單的AI工具使用都沒教過。”更令老劉疑惑的是,“老師”不在羣內統一答疑,只接受私信。而且禁止羣內成員私下互通消息,一經發現便會被移除。

不僅如此,微信羣裏,一位自稱“北京學章教育莫卿院長”的人以“選拔關門弟子”爲由,聲稱繳費3299元“入門”,便能得到更多分成。

“羣裏有60多人交了這筆錢,聽說他們得到的教學內容只是一套視頻課程鏈接,而且視頻質量低劣,羣友說根本學不到想要的內容。”老劉說。

實際上,據一名短視頻平臺從業人員透露,即便個別老人學習了AI技術生成內容,也因與發佈平臺倡導的原創原則相悖,無法獲得內容推薦權重,更得不到推流,播放量慘淡。使用AI技術生成的圖文甚至容易被系統判定爲抄襲,導致賬號異常。即使能僥倖實現變現,每天收益也只有幾元到十幾元。那些被用作宣傳的誘人收益案例,可信度極低。

無獨有偶,湖南株洲市讀者趙阿姨反映,北京愛好課科技有限公司以“免費學AI”的名義,在網絡上宣傳“邊學AI邊賺錢”。她報名後,先上免費體驗課,課上老師不斷宣傳“老年朋友也能輕鬆上手,學完就能賺錢”,並介紹了一些基本的AI知識。隨後,公司即要求學員繳納2680元的第一期學費。

第一期學習過程中,“老師”在羣內頻繁展示學員的高收入截圖,反覆宣傳:“AI是當今風口,是改變晚年生活的極佳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多數學員又續報了第二期課程。

然而,趙阿姨和同學交流發現,承諾的“一對一”教學實則爲一名“老師”面對近200名學員,“我們中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人,爲了跟上課程熬夜學習,有的甚至瘦了七八斤,結果不僅沒賺到錢,連提問都沒人回應。”

“我們這些老人,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農民,攢錢不容易。”趙阿姨說,發現不如預期後,不少人要求退款,公司推脫不過,最終在投訴者簽署協議承諾“不告知其他學員、不向媒體投訴”的情況下,退款500元。

記者梳理發現,這些培訓的一般套路是:首先,製造焦慮,以學習AI有助於保持思維活躍度,避免與社會脫節爲由,引起老年人關注;其次,在免費或1元試聽課上,出示衆多虛假案例,如“學完月入萬元不是夢”等內容,吸引老年人上鉤;隨後,採用飢餓營銷策略,以“名額有限”“優惠將結束”等話術刺激老年人衝動消費。

“以AI培訓課程讓老年人繳費,可能涉嫌虛假宣傳。”河南建魁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明興提醒,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謂的低投入、高收益迷惑,抑制衝動、理性消費,“如果一定要報名課程,需要和對方簽訂有效的書面或電子合同,最好讓子女幫忙覈對合同條款,以便日後維權有所依據。”

平臺方對直播、短視頻內容具有信息審覈責任,也有能力進行源頭監測管控,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劉明興認爲,平臺一方面要根據《網絡主播行爲規範》規定的直播資質准入要求,對相關行業主播進行資質審覈及備案;另一方面要對涉老課程銷售直播的違規話術、私域交易等行爲實施重點監測,同時暢通退貨退款機制,方便老年人維權。

(陳熠恬參與採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