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可能加速“中風”?冬季高發!這4個意想不到的信號要警惕!

冬天是腦卒中的高發季,腦卒中俗稱“中風”,是我國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成年人腦卒中的患病風險接近40%。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腦卒中,如何及時救治腦卒中患者?

01

極端情緒和寒冷天氣

是腦卒中“引爆器”

短時間內情緒大起大落,會使血壓驟升,誘發腦卒中。寒冷天氣也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飆升。血管在極端壓力下,已有的斑塊可能破裂形成血栓,或脆弱的血管直接破裂。

儘管腦卒中發生看似突然,但其病情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

02

“打呼嚕”可能是腦卒中的加速器

伴有呼吸暫停的“打鼾”,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因爲呼吸暫停會導致反覆缺氧,血壓急劇波動,血液黏稠度增加,長期如此會嚴重損害血管,增加腦卒中風險。如果您打呼嚕聲音巨大、時斷時續,白天總是犯困,應儘早就醫。

03

牙周炎可能會“傷心傷腦”

因爲口腔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以進入血液循環,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炎症反應損害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認真刷牙、定期洗牙,不僅是保護牙齒,更是保護大腦。

04

脖子不當按摩

或劇烈轉頸有風險

因爲頸動脈和椎動脈是大腦供血的關鍵通道,粗暴的外力可能造成動脈內膜撕裂,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這是年輕人腦卒中常見原因之一。

05

專家提醒

警惕“小中風”,即短暫性腦缺血,其表現爲突然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看東西模糊、口齒不清。症狀可能僅持續幾分鐘到一小時,然後恢復正常。

其實這並不是痊癒,而是大腦發出的強烈警告。因爲大約1/3的“小中風”患者最終會發展成嚴重的腦卒中。所以這樣的症狀一旦發生,應立即就醫。

靜脈溶栓通常在發病4.5小時內進行。腦卒中可能導致偏癱、失語、吞嚥困難等後遺症,康復治療的最佳時間是發病後3個月以內。

在生命體徵穩定和病情無進展情況下,卒中患者應儘早開展康復治療。

來源丨央視財經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