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經常遇到來洗牙的朋友,常常一邊張嘴一邊皺眉說:“我每天都刷牙啊,怎麼又有牙結石?”
有時候甚至半年不到來一次,醫生還是搖搖頭:“牙結石又長出來啦。”
讓人困惑的是——這玩意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牙膏沒選對?還是刷牙白刷了?而且它可能就是你口臭的根源。
別急,我們先來搞清楚:牙結石到底是什麼。
01、牙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每天喫完飯、喝完奶茶、啃完雞腿,牙齒表面都會留下軟軟的牙垢。
如果放到顯微鏡下看,你會發現那是一層半透明、卻充滿細菌的“生物膜”,緊貼在牙齒表面,幾乎包裹了整個牙齒。
這就是牙菌斑,它是口腔細菌、食物殘渣和唾液蛋白的“合作產物”,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悄悄生長。
當牙菌斑沒有被徹底刷掉,它就會越積越厚。與此同時,它還會不斷吸收唾液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等元素),很快,它就開始“石化”,逐漸變硬。
嚴格意義上說,這就是牙結石的雛形。只不過在剛形成的時候,它還比較鬆散柔軟,能通過認真刷牙、使用牙線清理掉。
但一旦它完全鈣化,那就相當於在牙齒上貼了一層硬殼,要完全去除靠普通牙刷根本無能爲力。不過牙結石也不是不會掉,當牙結石持續增多,甚至很多醫生都遇到過自稱“牙齒碎了一塊”的病人,其實碎下來的正是牙結石,確切說,掉下來的牙結石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02、爲什麼天天刷牙,還是有牙結石?
刷牙確實能清除大部分牙菌斑,但可惜,刷牙這件事並不是萬能的。
問題在於——牙菌斑藏的地方太多、太隱蔽。
牙刷夠不到
牙齒和牙齒交接處的牙縫、最後磨牙的遠端(靠近喉嚨口)、牙齦溝(牙齒與牙齦的交界處),都是菌斑最容易躲的地方,也是我們刷牙哪怕刷得再認真,也很難100%清除的地方。
所以,即使每天早晚刷牙兩次,菌斑依然能在這些角落裏“重建家園”。
刷牙刷不對
橫着刷、太用力、時間太短、沒注意角度——都可能讓關鍵區域遺漏。
如果每次都只刷牙齒的外側面,忽略了牙齒的內側面,那等於只洗臉不洗脖子。
另外,邊刷牙邊刷手機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有的人明明拿着牙刷兩分鐘,實際刷到牙齒上的時間可能連一分鐘都不到。
口腔環境不同
確實,有的人二十年不洗牙牙結石沒多少,有的人不到半年牙結石就堆積如山,這一方面當然和平日的衛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這確實與個人唾液成分有關,唾液中礦物質含量高、pH偏鹼性的人,更容易讓牙菌斑鈣化。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牙結石最容易出現在下門牙內側、上後牙的外側,這些位置都是唾液腺開口處,礦物質源源不斷供應,堪稱牙結石的“高產區”。
03、牙結石除了難看,還能“製造口臭”
儘管很多人以爲口臭是胃不好,其實大多數人口臭的原因都在嘴巴里,最常見的其實就是伴隨牙結石大量堆積的牙周炎患者。
牙結石的表面粗糙、多孔,像極了細菌的“豪華酒店”。它會吸附食物殘渣、讓細菌積聚,讓這些細菌分解蛋白質、釋放出臭雞蛋氣味的硫化物——也就是所謂的“口臭”。
當然,口臭只不過是其中一種微不足道的危害,不僅如此,牙結石的持續存在還會刺激牙齦,讓牙齦長期發炎、出血,甚至導致牙齒的鬆動、疼痛、牙縫變大等牙周炎表現。
04、日常怎麼預防牙結石?
其實預防牙結石,就是在防止牙菌斑“石化”的過程。關鍵就在於——定期阻斷牙菌斑的生長、清除衛生死角。
正確的刷牙方式
選擇使用“巴氏刷牙法”,關鍵點就是牙刷與牙齒呈45°角,輕壓在牙齦溝處,短距離水平顫動,要知道,牙齒和牙齦交接的齦溝,是牙結石最愛堆積的區域,往往最早期的牙結石就是從這裏開始發展壯大起來。另外,也要注意牙齒內、外側面和咬合面要“面面俱到”。
另外,刷牙的時間要足夠。每次刷牙至少2分鐘已經是非常低的要求,下一次刷牙時不妨給自己計個時。
使用牙線或牙縫刷
對於很多人來說,使用牙線這一步甚至比刷牙還要重要。牙刷幾乎無法清潔牙齒和牙齒交接處的牙縫,這個位置牙菌斑也相當多,而牙線能清除牙縫間的菌斑。
可千萬別怕牙線的使用會讓你的牙縫變大,恰恰相反,只有牙縫乾淨了,牙結石少了,牙齦纔會減少萎縮,也更不容易有“縫”。
定期洗牙
已經形成的牙結石,任何牙膏和牙刷都刷不掉,只有通過超聲波潔治(也就是我們說的“洗牙”),才能把它震除乾淨。並且,之所以寫了“定期”兩個字,就是因爲牙結石會日復一日繼續形成,哪怕剛剛洗過牙,牙結石也在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形成。
因此我們一般建議大家1~2年洗一次牙,而已經有過牙周炎診斷的病人,可以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如果醫生髮現牙結石已經大量沉着了,那就要提前洗牙,並且可能還需要其他牙周基礎治療的操作。
來源:科普中國,作者:何劍亮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綜合牙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