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痛的時候能“硬扛”嗎?

在生活中,我們常說“是藥三分毒”,其核心在於強調藥物的雙面性——既能治病,也可能帶來風險。這一說法也讓不少人在疼痛來襲時陷入糾結:究竟該遵醫囑用藥緩解?還是爲了規避藥物副作用選擇“硬扛”?止痛藥副作用大嗎?如何正確服用?“無痛”“鎮痛”“麻醉”是一個意思嗎?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手術麻醉科主任醫師高秀梅在做客央廣網《中華名醫號》節目時給出瞭解答。

因爲“是藥三分毒”

所以忍痛不喫藥可行嗎?

關於該說法,高秀梅表示不完全科學。首先,“是藥三分毒”的說法有一定正確性。但像痛經、頭痛這類的慢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用止痛藥物,可能導致焦慮、緊張,甚至是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對軀體有一定的損害。因此,建議在就醫過程中適當用止痛相關藥物。

止痛藥副作用大嗎?

如何正確服用?

一般的鎮痛藥是根據作用由弱到強,通常對一般性疼痛,建議選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如疼痛加重,可選擇弱阿片類藥物,對於重度疼痛,則建議強阿片類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長期的疼痛,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就診,根據檢查,對症下藥,以免耽誤病情。

“無痛”“鎮痛”“麻醉”是一個意思嗎?

鑑於許多人分不清“無痛”“鎮痛”“麻醉”的具體意思,高秀梅表示,三者的意義不同。

首先,關於“無痛”,比如“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等名詞大家比較熟悉,指的是利用麻醉的技術或藥物,使其對疼痛的感覺降低,但病人還有其他的感覺。比如“無痛分娩”,病人能感受到宮縮但是疼痛明顯減輕。

“鎮痛”對於有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如偏頭痛,使用鎮痛藥物或者是非藥物療法,使其疼痛減輕,但是患者有感覺。

最後是“麻醉”,指的是用麻醉的藥物或技術,使疼痛的神經傳導信號發生阻斷,病人喪失感覺,常用於手術麻醉中。

此外,麻醉分爲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其中全身麻醉的病人感覺喪失,無意識。

記者:鄭潔怡 熊峻渝(實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