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各高校
2025年新招募的4.8萬餘名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
陸續出征
奔赴西部和基層地區開展志願服務
上海海洋大學畢業生馬天宇
曾就讀於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
畢業之際
她選擇報名成爲西部計劃志願者
西部計劃志願者馬天宇參加2025年上海市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出征活動
2018年進入華坪女高學習的馬天宇
在張桂梅老師身邊
度過了意義非凡的三年
“張老師在我們心中
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她相信教育是走出大山的希望
她希望我們走出大山後
將來還會回來一部分人
回來再托起大山的希望
讓大山變成造福人民的寶山
不再是困住我們的山”
每天清晨五點多
堅持陪學生早讀
寒暑假家訪的身影
……
這些都深深烙印在馬天宇心中
讓她真切感受到何爲
“燃燒生命,點亮信念之光”
2021年
馬天宇高考考到了上海海洋大學
大學期間
在學校開展的各類宣講活動中
她瞭解了堅守西部基層的工作者
和援滇支教志願者的奉獻
當今年西部計劃招募啓動時
馬天宇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對我而言,張桂梅老師
是老師、是校長、也是媽媽
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
點亮了我心中的信念之光
讓我知道
‘走出大山’從來不是爲了逃離
而是爲了提升自我後
更好地建設家鄉
爲山裏的人們開闢道路
實現一代代人的託舉
使命光榮而艱鉅
有幸用青春
書寫屬於我們的西部故事”
馬天宇說道
“去翻越更高的山
守護更多的人”
前段日子
軍校學員丁王英的紀錄片播出
談起學生丁王英
張桂梅滿是驕傲與自豪
再看她親手爲丁王英
佩戴黨員徽章的那一幕
信念傳承的瞬間
依舊令人動容
“放棄和認命
是 一條沒有盡頭的下坡路
改變命運的機會
永遠存在於行動中”
張桂梅老師
曾經說過的這句話
爲丁王英種下了
“照亮他人”的種子
在華坪女高的三年
丁王英始終記得
張桂梅老師的諄諄教誨
正是張老師
在她心中埋下的紅色種子
讓她成爲村裏
第一個穿上軍裝的女孩
就讀軍校後
丁王英刻苦訓練
經過層層選拔
從140名學員中脫穎而出
成爲該戰鬥班成員中
唯一的女隊員
還連續兩屆參加
“精武杯”比武競賽
最終獲得“全能勇士” 表彰
“大山裏的女孩
生來就是高山”
畢業前夕
丁王英毅然決定放棄
選調到機關的機會
選擇回到西藏
將青春與熱血奉獻給祖國邊關
再次回到母校
丁王英屈膝在張桂梅老師面前
向她彙報自己入黨的好消息
“預備黨員可以戴黨員徽章
你怎麼不戴呢?”
張桂梅老師從自己裏層的衣服上
取下一枚黨員徽章
戴在丁王英胸前
這個溫暖的畫面
讓人真切感受到了
“信仰的傳遞”
如今
這枚黨員徽章已成爲丁王英
最珍貴的“軍功章”
陪伴她
去翻越更高的山
守護更多的人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因爲淋過雨的人
更懂得爲他人撐傘
高考不是逃離大山的終點
而是反哺家鄉的起點
這些從大山中走出的孩子
深知家鄉的落後與不足
也深切明白教育
對於改變家鄉面貌的重要性
從華坪女高走出去的學生
周雲麗便是典型代表
她曾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好
差點輟學
是張桂梅把她帶入了華坪女高
2011年高考
周雲麗選擇了
雲南師範大學的師範專業
並且在接受了4年高等教育之後
毅然決然地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
回到母校擔任數學老師
選擇繼續做“張桂梅”
幫助像她一樣的女生
華坪女高教師周雲麗在宿舍樓走廊輔導學生。新華社 陳欣波 攝
張桂梅以“燃燈精神”
用行動爲山區女孩
爭取了選擇人生的權利
而她們也在用實際行動證明
教育的終極意義
是讓每個生命找到紮根的方向
當年,17歲的張桂梅
懷着建設祖國的熱忱
從黑龍江奔赴雲南邊陲小鎮
而今,青春的列車
不斷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進發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
正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書寫無悔的青春!
來源:共青團中央綜合時代楷模發佈廳、上海海洋大學、中國青年志願者、新華每日電訊、人民陸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