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被“葛底斯堡”號巡洋艦擊落,美軍“誤擊友軍”爲何頻繁發生?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山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美國海軍最近又在紅海“露臉”了——“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葛底斯堡”號21日晚上擊落一架美軍自己的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成爲全球軍事媒體關注的熱門話題。美國海軍宣佈正在對該事故進行調查,但外界最關注的問題是:爲何美軍誤擊友軍的情況屢次發生?

一年多以來的“最嚴重事件”

美聯社23日稱,美國海軍承認,一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被“葛底斯堡”號巡洋艦擊落,幸運的是兩名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五角大樓表示,這是一起典型的“友軍誤傷”事件,也是美國一年多來在與也門胡塞武裝交戰中遭遇的“最嚴重事件”。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介紹稱,21日夜間,美國“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對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發動了新一輪打擊。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的聲明,這架雙座型“超級大黃蜂”從“杜魯門”號航母上起飛後不久,被“葛底斯堡”號開火命中並墜毀。但有報道稱,被擊落的這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並沒有參加對胡塞武裝的空襲行動,目前尚不清楚“葛底斯堡”號如何將己方戰機誤認爲敵機或導彈。由於航母打擊羣中的艦艇通過雷達和無線電通信保持聯繫,“此類失誤極爲罕見”。中央司令部表示,已啓動全面調查,以查明事故原因。

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稍後則發表聲明說,胡塞武裝向位於紅海的“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發射了8枚巡航導彈和17架無人機,“對敵方造成重大幹擾,並迫使敵機從也門領空撤退”。薩雷亞在聲明中提到,胡塞武裝在此次行動中還擊落了一架美國戰鬥機,“當時它試圖攔截我們的導彈和無人機”。

有分析認爲,考慮到胡塞武裝的防空能力相對薄弱,尤其缺乏海上防空能力,外界普遍並不相信其有能力在紅海上空擊落美軍戰鬥機,但從胡塞武裝的聲明中也可以看出,美軍戰鬥機被擊落可能與美國海軍艦艇正忙於攔截胡塞武裝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有關。

美軍敵我識別爲何屢屢出錯

外界普遍注意到,這並非美軍首次擊落己方或友軍戰機。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此前回顧稱,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一架F-15E戰鬥機就險些被己方防空部隊擊落;1994年4月14日,兩架美軍“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禁飛區”飛行時被美軍F-15戰鬥機擊落,機上26人喪生。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期間,部署在中東的美軍“愛國者”防空導彈部隊數次向己方或友軍戰機開火:3月23日,一架英國“狂風”戰鬥轟炸機被擊落,兩名英國飛行員喪命;4月2日,一架美軍“大黃蜂”戰鬥機被擊落,機上的美軍飛行員遇難。面對美軍防空部隊的“瘋狂攻擊”,空中的美軍戰機也變成“驚弓之鳥”——2003年3月24日,美空軍一架F-16戰鬥機在發現被己方“愛國者”防空導彈雷達跟蹤後,立即發射了一枚“哈姆”反輻射導彈將其摧毀。

除此之外,美國海軍也曾發生多次“誤傷”事件,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988年7月3日同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文森斯”號在伊朗附近擊落一架伊朗A300客機,導致機上290人喪生。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受戰場客觀環境、人爲因素等各方面條件影響,軍事史上的誤擊/誤傷事件並不罕見,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主戰裝備往往會配備各種類型的敵我識別裝置作爲分辨敵我的“電子令牌”。因此敵我識別裝置也往往被各國視爲最重要的核心軍事機密,例如美軍戰機在控制區外墜毀後,五角大樓往往會下令將其徹底摧毀,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機載敵我識別裝置落入他國之手。

傳統的電子應答式敵我識別裝置工作原理是:當目標進入雷達的覆蓋範圍後,識別系統發出一串脈衝詢問信號,目標須回答編碼信號。若回答信號正確,則爲“友”;若回答信號不正確或不予回答,則被判爲“敵”。

但這種敵我識別裝置在實際應用中也遭遇了各種問題。例如被擊落的英軍“狂風”戰鬥轟炸機當時沒有按規定開啓敵我識別裝置,美軍認爲該機“在雷達屏幕上如同飛來的一枚反輻射導彈”;被擊落的兩架“黑鷹”直升機也是因爲敵我識別裝置持續工作過熱而被關閉,被美軍戰鬥機當成伊拉克直升機而擊落。

爲了解決電子應答式敵我識別裝置的不足,近年多國相繼開始研製和裝備新一代數字化敵我識別系統,它沒有詢問和應答信號的交互過程,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己方飛機沒有開啓敵我識別裝置而被當成“敵機”的概率。

除了敵我識別裝置外,相關操作人員的緊張情緒也可能影響判斷。據報道,在“文森斯”號擊落伊朗客機的悲劇中,該艦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宙斯盾”雷達系統,理論上足以根據雷達回波特徵分辨出空中目標是大型民航客機還是體積小得多的戰鬥機,同時當時伊朗客機剛從機場起飛,正處於爬升階段,但“文森斯”號上的美軍操作人員卻因爲過於緊張發生一系列嚴重過失,例如通信人員搞錯了與伊朗客機的通信頻率,導致伊朗客機長時間沒有接到美軍警告;雷達操作人員將伊朗客機誤認爲是“來襲的F-14戰鬥機”,還認爲它“在下降高度進入攻擊陣位”,成爲導致美艦指揮官下令發射防空導彈攔截的關鍵錯誤。

暴露美軍重大弱點

目前美國海軍並沒有透露“葛底斯堡”號到底使用了什麼武器擊落“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公開資料顯示,“葛底斯堡”號是美國海軍僅有的3艘完成現代化改裝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一。2012年美國海軍開始對11艘冷戰期間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進行現代化升級(2017年改爲7艘),從而使它們能夠服役到本世紀30年代,但美國政府問責局12月17日的報告顯示,這7艘耗費巨資接受改造的巡洋艦中,只有“葛底斯堡”號和“長津湖”號已經完成現代化改裝,而“聖喬治角”號仍處於改裝之中,剩餘4艘則被美國海軍提前退役。該報告還透露,美國海軍在改造中發現,這些過度使用的巡洋艦本身問題多多,艦體結構和設備都老化嚴重,即便完成改裝的3艘巡洋艦也將在2030財年退役。

完成改造的“葛底斯堡”號巡洋艦升級了“宙斯盾”系統,主力防空武器爲“標準2”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的通報,該艦是“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的防空指揮艦。考慮到“密集陣”近防系統的射程和射高都很有限,如果“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是被該系統擊毀,飛行員可能沒有機會彈射逃生。因此“葛底斯堡”號更可能是在發射“標準2”防空導彈爲航母打擊羣提供區域防空時,誤將同樣在空中攔截來襲的胡塞武裝導彈和無人機的“超級大黃蜂”當成“敵機”。

專家介紹說,理論上美國航母打擊羣的防空體系應該由多層火力網組成,艦載戰鬥機通常負責較外層的防禦,而巡洋艦和驅逐艦發射防空導彈提供中程防空掩護。爲防止誤擊事件,這些艦機在戰時不但需要開啓敵我識別裝置,而且還應該在各自的責任區“各司其職”。到底是“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敵我識別裝置出現問題,還是“葛底斯堡”號在防空攔截時“忙中出錯”,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從美軍通告可以看出,美軍艦艇和戰鬥機明顯在防空作戰時亂成一團。《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此前美國航母打擊羣部署紅海期間遭到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持續攻擊,艦上官兵在接受採訪時承認“受到非常大的壓力”,這樣的精神壓力可能成爲美軍巡洋艦誤擊己方戰鬥機的關鍵因素之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