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相關工作

證券日報記者 張薌逸

11月1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三部門發佈《關於印發202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計劃(第二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根據《通知》,北京市本批次計劃包括新建項目17個、房源1.98萬套,籌集項目7個、0.24萬套,竣工項目7個、房源0.81萬套,包含公租房、保租房和各類安置房項目。

當前,多地保障性住房相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例如,廣州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進入選房階段。11月7日,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發佈《廣州市2025年第二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選房通告》,明確蘿崗和苑項目、嘉翠苑項目選房時間。

此外,據中指研究院統計,全國各地多個保租房項目和人才公寓項目於10月份集中上市,部分爲地方國企籌建,如上海嘉定科嘉園公寓、天津嘉寓·愛米斯社區;部分由專業化長租公寓運營商運營,如成都高新西區西芯匯城、越秀星寓·上海楊浦互聯寶地店等。

在“十四五”時期,各地紛紛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以滿足人民羣衆基本住房需求。如重慶市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公租房58.3萬套,籌集保租房30萬套,開工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萬套。其中,58.3萬套公租房打破戶籍限制,爲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住房困難羣體提供了兜底保障。

日前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羣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爲,保障性住房發展要以“供給”作爲重要抓手和突破點,在供給層面要進一步做好產品供應和商業模式優化。“十四五”時期我國在保障性住房發展方面取得較大成就,如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積極有力推進等。“十五五”時期應再接再厲,延續“十四五”時期“以購代建”等優秀做法,在增量和存量兩個市場中完善保障房供給工作。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發表署名文章《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提到,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堅持貨幣與實物相結合、配租與配售相結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購,通過多種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滿足城鎮工薪羣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當前,已有城市通過非居改建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

根據《通知》,北京市本批次計劃中包含了昌平區南百路百善段108號院一區改建租賃住房項目等多個存量非居改建項目,約2300間房源,計劃對接周邊高教園、研究院、醫藥製造產業集羣等企業人才。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等兩部門10月31日發佈的《關於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通知》明確,“重點在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區域,以及軌道交通站點附近等交通便捷區域開展和實施,有效緩解供需匹配問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依法依規引導市場主體將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作爲保障性租賃住房”。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非居改建有利於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籌集工作,同時助力盤活閒置商辦用房等存量房屋。值得注意的是,非居改建屬於民生工程、惠民項目,需要在施工設計階段就將消防設計、安全設計審批等環節前置,讓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