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記者門庭婷)10月9日,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成都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24)〉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補充規定》提出15條支持高品質住宅規劃建設管理若干措施,實施“三提三新”舉措,滿足市民羣衆對更高品質住宅需求,提升公園城市品質,推動成都市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提功能、提品質、提風貌” 滿足市民羣衆高品質住宅新需求
一是構建多元配套體系,提升服務功能。堅持以羣衆需求爲導向,分層級強化配套服務設施供給。支持小區出入口公共門廳、物業管理用房、首層架空等不超過小區項目總建築面積1.5%的項目配套設施地面設置,明確超過控規最低配建要求部分的建築面積不納入容積率計算,推動出入口便民功能集成設置,構建遮風避雨歸家路線,提升電動自行車安全性和便利性,打造集“鄰里共享空間、首層架空、風雨連廊、入口會客廳、公共服務用房”等於一體的多維小區生活配套場景,切實增強市民在家門口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二是改善室內居住環境,提升住房品質。圍繞“好房子”建設目標,優化規劃設計標準,營造舒適宜居的居住空間。支持設置不超過總建築面積30%的陽臺等房屋附屬空間,明確封閉陽臺按照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容積率,鼓勵坡屋頂空間多樣化利用,推動“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滿足市民多樣化居住需求。
三是彰顯公園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風貌。結合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注重小區與城市空間的有機融合。支持設置限高4.8米的坡屋頂閣樓,體現天府文化傳承,彰顯時代風貌;鼓勵建築公建化立面處理,推動城市風貌協調統一;引導小區環境與周邊城市公園綠地聯動,打造開放共享的“公園+”特色生活場景,展示“蓉式生活”的獨特魅力。
“新模式、新秩序、新活力” 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以“創新性標準”構建市場新模式。圍繞滿足市民羣衆對改善居住條件的新期待,優化建築設計要求,放寬規劃標準限制,引導30%的陽臺附屬空間比例在整個住宅小區內調劑,鼓勵多樣化創新設計方式,更好滿足高品質住房需求。
二是推動公平公正,以“規範化制度”重塑市場新秩序。聚焦打破以往市場通過無序擴張房間使用面積來提高“得房率”的治理困境,優化管理制度,將原來沒有建築面積限制的開敞電梯前室、外廊、空腔、鏤空、花池等公共空間統一管理,引導企業從片面追求“高得房率”轉向更加註重項目整體品質與可持續發展,維護誠信規範的市場秩序。
三是兼顧存量增量,以“普惠性政策”激發市場新活力。堅持“政府+市場”協同發力,做優增量、盤活存量,積極推動新建項目產品提升,支持存量土地適用新標準。新規定出臺首周,本市已有20餘宗存量土地有意向申請適用新規定,有力支持企業優化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