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門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9月24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6年,力爭綠色建材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

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

方案部署了五方面工作舉措。一是強化行業管理。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促進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統一,加快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風險預警由項目管理向規劃引導轉變。制修訂水泥、平板玻璃等規範條件,推進規範企業分級分類管理。

二是加強產業科技創新。壯大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加快先進陶瓷、超硬材料等補短鍛長,培育石墨、螢石、菱鎂礦等特色優勢資源產業,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三是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數字化綠色化改造,發佈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推動關鍵業務場景適應性改造與規模化升級,開展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六零”工廠培育;加強標準引領,制修訂建築用安全玻璃、絕熱材料燃燒性能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綠色建材評價等行業標準。

四是拓展消費需求。持續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落實政府採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政策;支持建立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企業上下游合作機制,推動金剛石、先進陶瓷、低介電玻璃纖維製品等推廣應用。

五是深化開放合作。引導建材產品、技術、標準等走出去,推動高水平國際合作。

搭建多部門協同治理框架

業內人士認爲,這次建材穩增長方案的出臺,意味着行業政策正式告別單一產能調控模式,邁向以新質生產力爲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新階段。方案搭建起多部門協同治理框架,通過打通產能調控、資源管理、環保約束與終端市場需求的壁壘,系統性地破解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供需失衡難題。此外,方案鼓勵我國建材企業將優勢產能、綠色低碳技術及標準走出去,依託相關領域先發優勢,參與並引領全球建材產業變革,爲行業在結構轉型中重塑價值鏈、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持久動力。

在供給端,政策主動引導要素資源從傳統建材的同質化競爭領域退出,向綠色建材、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新賽道集中,爲產業轉型“騰籠換鳥”。在需求端,藉助綠色建材下鄉、對接“好房子”建設等舉措,激活內需市場,讓建材產業深度融入綠色建築發展與國家“雙碳”目標。

方案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細化落實目標任務,強化政策配套,加強宣傳引導,確保本地區建材行業平穩增長。重點企業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組織開展水泥行業錯峯生產,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反映新情況新問題和對策建議。

統籌用好穩增長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通過城市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綠色建材等政策拓展建材消費。利用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通過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和產業投資基金等渠道,加大對重點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發及應用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人民銀行信貸市場服務平臺、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通過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爲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加強高素質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着力培育一批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和優秀技能人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