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
7月29日,杭州土拍共出讓三宗涉宅用地,其中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溢價28.13%成交;日前,上海核心地塊拍出20萬元/平方米樓面價,刷新全國單價地王紀錄……種種跡象表明,土地市場逐漸回暖。
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27.5%,平均溢價率爲10.2%,但成交面積下降5.5%,其中一線及二線城市出讓金增長均超40%,而三、四線城市仍小幅回落。
土地市場作爲房地產行業的風向標,其變化關乎樓市未來走勢。筆者認爲,結合上半年房企投資意願及下半年市場預期方向,土地市場已在三個維度展現出積極變化。
第一維度,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競爭加劇,風險低、位置好的宅地更受青睞。從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22個重點城市住宅用地溢價成交佔比爲39.2%,較去年同期提升8.9個百分點,其中,杭州平均溢價率達35.5%,上海、成都平均溢價率均超20%。核心城市土拍競爭加劇,緣於多方面因素。
首先,核心城市紛紛“上架”優質地塊,“京滬杭”以及成都等地均提出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在此背景下,土地市場呈現出整體供應縮量但出讓金卻上行的趨勢。其次,在“好房子”工程推動下,去年以來,多地優化地塊規劃設計等條件,包括放寬陽臺、公共空間計容規則,支持建設立體生態住宅,多措並舉增強房企投資後快速回籠資金的確定性,提升房企投資意願。最後,高溢價率成交宅地多呈現出地處核心區、體量小、總價低以及容積率低的特徵,對於房企來說風險較低。
第二維度,財務穩健型房企加大補倉力度,着力打造精品。房企積極拿地,是有其判斷依據的。
一方面,在“認房不認貸”、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等多重利好政策支持下,核心城市需求進一步釋放,改善性需求逐漸成爲主流,核心城市優質樓盤或者城市核心區域項目是購房者首選,相關地塊自然會成爲房企的“必爭之地”。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房企土地儲備可供未來2年至3年開發。當前,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已三年有餘,在這期間,收縮戰線乃至停止拿地後重回健康經營軌道的財務穩健型房企,如今土地儲備已相對不足,爲避免無貨可售,這些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更重要的是,房企投資邏輯已經發生轉變,爲了提升去化率、保證現金流安全,房企以打造精品的新思維拿地,助力行業從“拼規模”轉向“拼品質”。
第三維度,專項債收購閒置土地加速,“控量提質”推動市場進入新循環通道。爲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存量問題,盤活閒置土地正是重要途徑之一。當前,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已取得一定進展。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各地公示擬使用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的數量超3700宗,總金額超4700億元,其中7個省市已經發行的專項債超960億元(均爲專項債“自審自發”試點地區)。
筆者認爲,下半年專項債收地政策將進一步加快落實,這將極大地改善土地市場供求關係及企業資金狀況,助力各地“控量提質”,推動市場進入新循環階段。企業需把握政策窗口,盤活存量商辦項目及存量土地,改善資產負債表,在發展中解決過去的問題。同時,房企亦需通過新增投資完成新舊資產轉換,邁入理性擴表新階段。
目前,房地產行業調整仍在進行中,核心城市的市場回暖更加顯著。隨着城市羣發展以及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這種“點狀回暖”有望帶動市場整體向好,促進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更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