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個樓盤近日發出嚴正聲明稱,部分外部人員爲了吸引流量,在網絡平臺發佈不實返現信息,對準業主和客戶造成干擾。
例如,金茂上海公司通過微信公衆號發佈嚴正聲明表示,發現部分外部人員爲了吸引流量,引人關注,在部分網絡平臺發佈金茂棠前項目的不實返現信息,對準業主及客戶造成干擾。另據市場公開信息,上海建工房產公司以及象嶼地產等公司也在近期發佈相關嚴正聲明。
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搜索發現,不少房產博主打出驚人的價格,更聲稱跟着其買房能得到較大優惠,這些優惠主要以返傭返現的形式給予購房者。不過,有購房者對記者表示曾遭遇返傭返現陷阱,買房前雙方約定好的返傭返現,買房後相關中介卻出爾反爾。
其實,返傭返現在多地樓市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以深圳市場爲例,深圳一些新房在前幾年曾傳出高達9%的佣金比例,讓業內人士直呼“賣房子比建房子還賺得多”。然而,返傭返現模式卻帶來了不少問題和爭議。
“一般來說,開發商給到中介公司或者所謂‘房產博主’的佣金還要扣掉平臺費、稅費等成本,所以返傭後對中介個人來說到手也沒有多少錢。而且對於返傭的判定,開發商有一套嚴格的客戶判定流程,如果中間出現問題就會判定爲開發商自己的客戶,不發放佣金。”有資深房產中介經理解釋道。
市場公開信息顯示,深圳市光明區住建局早在去年就發佈了關於規範在售房地產項目經營活動的通知。通知表示,在接到的部分消費者投訴中發現,部分未備案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未備案未實名登記的自媒體“房產專家”、已登記的房地產從業人員以個人名義等,通過房地產分銷平臺承接房地產經紀業務收取費用,並且在產生糾紛後未能及時、妥善解決,甚至採用失聯、拉黑等手段逃避責任,影響消費者依法維權。
通知要求,各在售房地產項目開發企業應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積極履行審慎覈查及告知義務,對所委託銷售代理、渠道分銷代理、包銷商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查驗,並在合作協議中明確禁止與不合規的經營機構及從業人員開展房地產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在2018年就發佈了《關於規範行業返傭行爲的通知》,明確禁止中介人員爲獲取業務以個人名義向客戶承諾或提供返傭;中介機構對業主或客戶給予佣金優惠減免的,必須在服務合同中明示優惠或減免金額,並如實入賬,嚴禁任何口頭或私下承諾。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返傭返現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給予購房者一定優惠。然而,購房者在面對返傭返現承諾時,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輕信中介的口頭承諾。因爲一旦出現問題,購房者可能會陷入維權困境,而中介公司則可能利用各種手段逃避責任。
目前,針對部分房地產自媒體賬號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行爲,多地已相繼開展相關整治行動。據悉,爲進一步深化短視頻惡意營銷問題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中央網信辦自4月15日起,開展爲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突出問題,從嚴打擊惡意虛假擺拍、散佈虛假信息、違背公序良俗、違規引流營銷等惡意營銷亂象,切實維護網民合法權益,推動短視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