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和老人就醫需求增長,陪診服務作爲醫療體系的重要補充,亟須儘快走上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之路。如何構建規範的陪診服務體系,讓“老有所醫”更具溫度與質量,成爲普遍關注的議題。在老齡化程度高、三甲醫院集聚的上海,市場需求催生了“陪診師”這一新行業。希望提供陪診服務的,有子女不...
隨着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羣衆健康需求的日益多元,公立醫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鍛造專業隊伍,加強學科能力,成爲公立醫院持續升級診療服務、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必答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麻醉學院院長曹君利,與第十四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
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市的丹絨端地區日前迎來一年一度的老鷹季節。超8000只老鷹過境,其中多爲東方蜂鷹,吸引衆多大自然愛好者聚集觀賞和拍攝老鷹在天空翱翔的“英姿”。馬來西亞《星洲日報》8日報道稱,每年3月初,馬來西亞大自然協會會在丹絨端舉辦觀鳥活動,活動一般爲期兩週。該機構會在活動期間計算老鷹...
經過8年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閤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科研團隊首次揭示了細菌抗腫瘤的關鍵原理,爲利用細菌治療惡性實體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這一成果今天(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早在15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用細菌來治療腫瘤,但細菌療法的幾個關鍵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本報南寧電(記者龐革平)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近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與越南廣寧省衛生廳簽署了《關於深化“1369生命直通車”中越跨境醫療救治機制及促進雙方有關醫療衛生機構直接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25-2026年)》,就深化“1369生命直通車”中越跨境醫療...
本報北京3月3日電(記者王美華)今年3月5日是驚蟄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此時,大地回暖,人們能明顯感受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中醫專家提醒,此時養生的重點在於養肝護肝,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以免傷肝。同時,適當滋陰,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像春...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從低熱量甜品到零糖飲料,人工甜味劑一直是滿足人們嗜甜慾望的選擇。而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團隊近期發表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的新研究揭示,最常用的糖替代品之一——阿斯巴甜可能對血管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其會導致動物體內胰島素水平上升,從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增加炎症反應,並隨...
“要是早點做減重手術,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了,也不會讓孩子的青春被肥胖困擾。”近日,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治療專病專家門診複查的李女士感慨道。一年前,李女士一家三口通過減重手術成功減重235斤,不僅體重顯著下降,相關代謝綜合徵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隨着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減重...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日本大阪大學團隊發現,接頭蛋白複合物2α1亞基(AP2A1)能讓細胞在年輕和衰老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這意味着在逆轉細胞衰老研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相關論文發表於近期《細胞信號》雜誌。隨着年齡增長,衰老細胞會在人體的多個器官內不斷累積。這些細胞不僅體積明顯大於年輕細胞,其內部...
Q1:在臨牀工作中,是否有讓您印象深刻的HAE病例?駱肖羣教授:有兩個病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例患者腹痛反覆發作,外院曾誤診爲胰腺炎、腸繫膜血管堵塞、腹膜炎等,剖腹探查無果後轉診至我院感染科。經MDT會診,結合患者病史做了HAE檢測,爲典型的C1酯酶抑制物缺乏。第二例患者面部和手足反覆腫...
每年的罕見病日,都是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忽視的生命挑戰的時刻。在衆多罕見病中,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以其極低的發病率(約五萬分之一)和複雜的症狀,成爲患者與醫療系統共同面對的難題。今天,讓我們走近HAE,瞭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痛苦與希望。罕見病通常指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全球已知的罕見病超過7000...
自2008年起,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定爲“國際罕見病日”,旨在提升公衆和政府對罕見病及其患者羣體的認知與關注。儘管罕見病的發病率較低,但病種繁多,患者數量龐大。僅在中國,就有近2000萬罕見病患者在與疾病抗爭。罕見病,其實並不“罕見”。很多時候,罕見病離我們只有一步之遙。例如,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嘗試了多種姿勢都沒入睡,偶然把手舉過頭頂,發現非常舒適,直至被手臂的麻痹感喚醒。如果這個姿勢讓你感到舒服,就要當心可能是“呼吸模式”出了問題。1.爲什麼有的人睡覺愛舉起雙手?睡覺時不自覺向後舉手,是由於頸肩部軟組織過於緊張,導致入睡困難,把手舉高就能緩解。而肩頸僵硬...
科技日報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內分泌評論》期刊報道,德國明斯特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激素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皺紋、頭髮變白等衰老跡象。衰老可分爲內源性(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自然衰老)和外源性(由紫外線照射等環境因素引起)。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不僅是多種激素作用的靶...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自然·醫學》2月25日發表報告稱,當前全球每20名女性中就有1名被診斷患有乳腺癌,據估計每70名女性中就有1名可能死於乳腺癌。研究指出,爲了減少全球乳腺癌死亡率日益上升的現象,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尤其是在人類發展指數(HDI,通過衡量預期壽命、教育水平、生活質量等因素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