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致命的毒蛇咬傷可能迎來剋星。丹麥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測試了一種新型重組抗蛇毒血清,發現它能有效對抗多種致命蛇毒,包括曼巴蛇、眼鏡蛇和唾蛇,爲開發能“以一敵多”的更優療法帶來曙光。相關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
毒蛇咬傷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個重大衛生問題,每年導致數千例死亡和重傷。當前的抗蛇毒血清由動物血漿製成,不僅昂貴、效果不穩定,有時還會導致不良反應。這些血清也無法針對所有醫學相關蛇種或是預防嚴重組織損傷。
此次,丹麥技術大學研究團隊通過組合名爲納米抗體的工程改造蛋白,創造了一種新型抗蛇毒血清。這些納米抗體能靶向蛇毒中發現的關鍵毒素。在用眼鏡蛇、曼巴蛇和唾蛇等18種非洲蛇的毒液給一隻羊駝和一隻美洲駝進行免疫接種後,團隊鑑定出了這些納米抗體。在小鼠實驗中,這種抗蛇毒血清能防止其中17種蛇咬傷導致的死亡,並緩解一些最有害毒液導致的組織損傷。相比現有的商業抗蛇毒血清Inoserp PAN-AFRICA,對所有測試蛇種,這種血清預防死亡和皮膚壞死的效果更好,但對綠曼巴蛇和黑曼巴蛇毒液只有部分保護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只需少量新型血清就能實現普遍的蛇咬保護,這挑戰了之前認爲需要混合大量抗體的觀點。進一步研究需關注這種抗蛇毒血清的持久性,並測試其臨牀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