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A股市場白酒板塊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報披露工作已經落下帷幕。整體來看,前三季度,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營收合計爲3177.79億元,同比下降5.9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爲1225.71億元,同比下降6.9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合計爲877.06億元,同比下降20.85%。
其中,第三季度,行業整體營收爲779.76億元,同比下降18.47%;淨利潤爲280.11億元,同比下降22.22%。
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白酒板塊三季報收官,雖市場已有預期行業會加速出清,但仍不乏有酒企出清幅度超出市場預期,行業已處於明確“去庫存”階段。在此背景下,市場對行業能否出清以及出清節奏的憂慮有所降低。
中國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庫專家蔡學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政策調整、消費分化與存量競爭並存的背景下,白酒作爲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其發展始終伴隨產能擴張與消費熱度的循環波動。只有具備紮實品牌底蘊、產品實力與可持續成長能力的企業,才能在這一輪深度調整中穿越週期,穩步前行。
“馬太效應”加劇
白酒行業競爭格局日益清晰,頭部企業強者恆強,而中小酒企則普遍面臨增長壓力。
從營收情況來看,貴州茅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84.54億元,位居第一。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分別實現營收609.45億元、329.24億元、231.27億元。此外,洋河股份與古井貢酒也站穩百億元陣營,營收分別爲180.90億元和164.25億元。相比之下,天佑德酒、酒鬼酒、金種子酒等企業營收尚不足10億元,行業分化較爲明顯。
在盈利方面,前三季度共有4家酒企淨利潤突破百億元,另有4家淨利潤介於15億元至40億元之間,部分企業仍面臨業績下滑的挑戰。
口子窖表示,業績下滑主要系前三季度白酒市場消費疲軟,高檔產品銷售收入減少,同時平均銷售單價略有下滑導致毛利率降低,疊加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下降幅度小於營業收入降幅,致使該公司利潤總額下降幅度較大。
與此同時,行業庫存壓力持續攀升。數據顯示,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貨總額達1706.86億元,同比增長11.32%。其中,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的存貨規模均超過百億元,分別爲558.59億元、191.34億元、175.41億元、137.47億元和130.04億元,存貨水平較去年同期普遍上升。
從單季度表現來看,第三季度行業整體增長進一步放緩。在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僅有貴州茅臺實現營收與淨利潤的同比微增。第三季度,貴州茅臺營業收入爲390.64億元,同比增長0.56%;淨利潤爲192.24億元,同比增長0.48%。
此外,第三季度,山西汾酒、金種子酒和酒鬼酒的營收同比也實現小幅增長,增幅分別爲4.05%、3.73%和0.78%;盈利方面,包括皇臺酒業、伊力特等在內的8家酒企出現虧損,虧損幅度在0.01億元至3.80億元之間,另有4家企業淨利潤不足1億元。
綜合來看,2025年三季報凸顯出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加劇。僅貴州茅臺一家企業的前三季度營收就佔到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總收入的40.42%,淨利潤佔比更高達52.73%,顯示出頭部企業在行業調整期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與品牌溢價能力。
一位白酒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消費需求轉變與渠道結構加速調整的背景下,具備強大品牌力和全國化佈局的頭部酒企,更能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市場份額擴張來抵禦週期波動。而依賴區域市場、產品結構單一的中小酒企將面臨更大沖擊,亟須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與差異化競爭尋求突破。
注重“品牌價值”
白酒行業整體承壓,上游產量收縮與中端動銷放緩,共同影響着酒企業績表現。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下同)產量30.6萬千升,同比下降15.0%;1月份至9月份,白酒產量累計265.5萬千升,同比下降9.9%。在此背景下,多家酒企在前三季度出現近十年來首次營收與淨利潤“雙降”,行業步入深度調整階段。
從市場表現看,三季度白酒市場的全價格帶產品均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高端酒批價持續回落,中低端酒爲清理庫存陷入價格戰,多品牌出現價格“倒掛”。
以飛天茅臺爲例,“今日酒價”提供的數據顯示,11月2日,2025年飛天茅臺原箱較前一日下跌15元,報1660元/瓶;2024年飛天茅臺原箱較前一日下跌10元,報1740元/瓶;2024年飛天茅臺散瓶較前一日下跌25元,報1685元/瓶。
申萬宏源發佈研報稱,結合白酒渠道反饋,2025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期間,白酒行業整體需求同比下降20%至30%,庫存增加10%至20%,批價全面下行。展望明年春節,一方面,當前渠道庫存仍然較高,需要時間消化;另一方面,消費場景仍然在恢復過程中,需求仍然較弱,且2025年春節消費基數較高,預計2026年春節動銷仍有較大壓力。
在蔡學飛看來,頭部酒企正通過優化渠道庫存、加強價格管控,並積極推出低度新品以順應年輕化趨勢,拓展悅己型消費,拓寬新場景,同時加快國際化步伐。這一系列舉措,實質上正在推動白酒行業從過去以“規模擴張”爲主導的發展模式,逐步轉向注重“品牌價值”階段。
白酒行業專家、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白酒上市公司面臨的短期業績壓力,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調整與挑戰。這背後,除了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因素外,外部環境變化導致高端白酒消費場景收縮,是所有一線酒企業績集體承壓的另一關鍵原因。
展望後市,國金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表示,預計白酒行業景氣度最爲承壓的時期已經過去,外部因素對消費場景的約束將持續趨緩。同時,預計價盤將逐步企穩、頭部名酒單品批價再下行空間有限。產業庫存週期的擾動致使短期報表出清幅度高於動銷下滑幅度。可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待酒企估值及上行空間,對於有明確品牌、組織、渠道等稟賦的酒企,相信在行業重回上行週期時,其能夠進一步突破規模桎梏。
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白酒行業當前正處於過去三十年以來第三輪大週期的築底階段。本輪行業基本面底有望出現在2025年三季度,今年下半年是白酒上市公司報表業績壓力最大的階段,預計最早2026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動銷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