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速!毒蛇完成“致命一擊”有多快

本報記者 張佳欣

在地球上蜿蜒爬行了超過6000萬年的毒蛇,堪稱自然界最成功的生存大師之一。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約4000種蛇類中,近600種攜帶致命毒液。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如何始終佔據着獨特的生態位?爲了解它們的生存技能,一項有趣的實驗在法國巴黎的“毒液世界”實驗室展開。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科學家選取了36種毒蛇作爲研究對象,涵蓋了蝰蛇科、眼鏡蛇科和後溝牙蛇科三大類羣,其中包括西部菱斑響尾蛇、鈍鼻蝰、粗鱗死亡蝮等代表性物種。他們利用有機玻璃,爲毒蛇搭建了一個小小的透明競技場,中央放着一塊加熱到38℃的醫療凝膠塊,用於模擬溫血獵物。當毒蛇們感受到熱源,一場獵物與本能的對決便悄然上演。

兩臺高速攝像機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同步記錄攻擊過程。從蛇頭的運動軌跡,到肌肉的收縮規律,再到毒牙的刺入剎那,在大量反覆實驗後,科學家獲得了108段有效攻擊視頻。他們利用多角度影像重建的三維畫面,精確揭示了毒蛇攻擊的全過程。

在這場生死時速的較量中,誰是當之無愧的“速度之王”?結果令人大開眼界。

蝰蛇科的攻擊速度遙遙領先。被稱爲“終極蝮蛇”的粗鱗矛頭蝮攻擊時,加速度超過370米/秒2,最高速度達每秒4.5米。大多數蝰蛇能在發起攻擊後的100毫秒內完成毒牙刺入,鈍鼻蝰蛇僅需22毫秒,最大加速度達到驚人的710米/秒2。這個速度意味着,在獵物還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之前,毒牙已精準命中。

慢鏡頭還揭示了一個精妙細節:蝰蛇的針狀毒牙刺入後若位置不理想,會拔出重新刺入,進行微創手術般的調整,待毒牙穩定就位後纔開始注毒。約84%的蝰蛇,進行整個過程不到0.09秒,比一隻受驚的老鼠反應還要快。

0.09秒,對人類而言不過一瞬,對毒蛇卻是6000萬年進化凝練的生存智慧。

相比之下,眼鏡蛇科更像潛行的刺客。南非珊瑚眼鏡蛇和森林眼鏡蛇會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突然後仰、猛撲,再連續咬合幾次,依靠下顎肌肉的緊繃將毒液一點點注入其體內。不過,粗鱗太攀蛇作爲眼鏡蛇科中的速度代表,最快也只能達到每秒2.5米,與蝰蛇相去甚遠。

至於遊蛇科的成員,如黃環林蛇,由於毒牙位於口腔更深處,它們會從較遠距離發起攻擊,咬住獵物後通過左右擺動頭部,在獵物身上撕出彎月形裂口,以確保毒液能充分滲透。

科學家還在研究中觀察了一個有趣現象:一條鈍鼻蝰蛇因距離判斷失誤,在攻擊時折斷了右側毒牙。他們推測這種情況可能比想象中更常見,因爲在野外收集的蛇類排泄物中時常能發現斷落的毒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