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貓屎咖啡究竟特別在哪

本報記者 張夢然

在印度西南部鬱鬱蔥蔥的羅布斯塔咖啡園裏,一種神祕的小動物正悄悄參與着世界上最昂貴咖啡的誕生。它叫椰子貓,也叫麝香貓,外形像貓又像浣熊,晝伏夜出,偏愛成熟的咖啡果。它喫下鮮紅的咖啡果,果肉在體內被消化,而堅硬的咖啡豆則原樣排出體外。這些從糞便中採收、清洗、烘焙後的咖啡豆,就是大名鼎鼎的貓屎咖啡,每公斤售價常常超過一千美元,被稱爲咖啡中的奢侈品。

這聽起來讓人皺眉:從動物糞便裏撿出來的咖啡,憑什麼這麼貴?它真的比普通咖啡更好喝,還是僅僅因爲獵奇和炒作?圍繞它的倫理爭議、衛生疑慮和實際價值,多年來從未停歇。備受爭議的貓屎咖啡究竟特別在哪?科學或許正開始給出答案。

現在,印度科學家團隊在《科學報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爲這個謎題帶來了新的線索。他們在印度的5個咖啡園中,收集了68份野生椰子貓的糞便樣本,並從中取出咖啡豆;同時,他們也從同一片土地上採集了手工採摘的成熟咖啡果作爲對照。經過仔細清洗和化學分析,結果令人驚訝:那些“歷劫歸來”的咖啡豆,脂肪含量明顯更高,尤其是兩種名爲辛酸甲酯和癸酸甲酯的脂肪酸甲酯(FAMEs)——這些物質,正是決定咖啡風味的關鍵角色。

科學家推測,咖啡豆在椰子貓的消化道中經歷了自然發酵,腸道中的酶和微生物悄悄改變了豆子的化學結構,就像一場天然的“生物加工”。脂肪含量的提升,可能讓最終沖泡出的咖啡更順滑、香氣更濃郁;而那兩種特別增加的FAMEs,則可能帶來一絲類似黃油或奶油的醇厚風味,讓人聯想到牛奶巧克力或焦糖的溫潤口感。

這或許正是貓屎咖啡特別的地方——它並非僅僅是營銷噱頭,而是真實發生了化學層面的轉變。儘管爭議仍在,比如人工養殖麝香貓常伴隨動物虐待問題,野生採集又極爲稀少,但這項研究至少揭示了一點:這種奇特的“消化之旅”確實重塑了咖啡豆的本質。

當然,研究也有其侷限:這次分析的是未經烘焙的生豆,而高溫烘焙後會進一步重塑風味分子。此外,目前市面上多數貓屎咖啡使用的是阿拉比卡豆,而這次研究的對象是羅布斯塔豆。即便如此,這項研究依然提供了獨特的科學依據。

當你再聽說有人斥巨資買一杯從動物糞便中撿出的咖啡時,也許不再只是驚訝,而是會好奇:那一口順滑背後,究竟藏着多少自然與微生物的奇妙合作?而那個備受爭議的“咖啡傳奇”,或許也能在科學的審視下,找到它真正的立足之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