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美不僅能看到,還能品嚐到。近期,各類時令春菜紛紛上市:香椿芽香氣獨特、鮮嫩可口;水芹清香脆嫩、鮮香味美;春筍清炒脆嫩爽口、回味甘甜……種類繁多的春菜讓人們的餐桌上也充滿了春意。
春暖花開,百菜爭“鮮”,哪些春菜適合食用?如何喫出春意、養出健康?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春食一口鮮,錯過等一年
步入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超市,濃濃的春日氣息撲面而來——在“春菜節·搶摘頭茬鮮”的醒目標語下,一捆捆色澤翠綠、鮮嫩水靈的時蔬碼放得整整齊齊,吸引消費者駐足挑選。
“春天就要喫時令菜。”正在挑選春菜的趙阿姨笑得眉眼彎彎,“春菜新鮮、口感又好,香椿芽拌豆腐、葛花炒雞蛋、薺菜餃子,鮮得不得了,我們全家都愛喫。”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營養素養分會副祕書長、註冊營養師吳佳介紹,春菜並不是指某一種蔬菜,而是泛指在春天裏生長的各種新鮮蔬菜。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春菜也各具特色。江南地區的人最喜愛八種春菜,包括馬蘭頭、香椿頭、薺菜頭、枸杞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和菊花腦,統稱爲“七頭一腦”;北方地區的人更偏愛香椿、薺菜、榆錢、槐花、苦菜等。目前,常見的春菜有香椿、薺菜、馬蘭頭、春筍、蠶豆、韭菜、蘆筍、豌豆尖、菠菜、茼蒿、油菜、芹菜等,它們大多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營養價值較高。
除了線下商超,多家線上買菜平臺也同步開設了“春日嚐鮮”“春菜專區”等板塊,除了薺菜、香椿、春筍、榆錢等常見春菜,兒菜、芝麻菜、板藍根青菜、金雀花、折耳根等也應有盡有。
“我是南方人,以前想嚐鮮南方春菜,得託家人郵寄,現在手機一鍵下單,很快就送到了,省時又省力。”李先生是線上買菜平臺的常客,他展示着剛收到的馬蘭頭,“我喜歡清炒馬蘭頭,一口咬下去,就是春天的味道。”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飲食也應順應四時變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慄瓊洋介紹,春季陽氣生髮,萬物復甦,飲食調理也要順應自然,選擇能促進人體陽氣向上、向外生髮舒暢的食材,此時蓬勃生長的春菜正好與之契合,適當食用有助於激發人體陽氣,促進新陳代謝,汲取大自然賦予的生機與能量。
“我國自古就有喫春菜的傳統。近年來,得益於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春菜又火熱起來了。”吳佳表示,每到春回大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春菜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供人們嚐鮮。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寄託了人們對美好和健康生活的嚮往。
春菜受待見,營養是關鍵
“春菜是應季採摘,不僅口感更鮮,營養價值也很高。”吳佳介紹,春菜多以深綠色蔬菜爲主,大多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鉀元素。例如,薺菜鈣含量很高,適合有補鈣需求的人食用;香椿特有的揮發性香氣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而且它的維生素C含量比橙子的維生素C含量還高;春筍低脂肪高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改善腸道功能;馬蘭頭含清香苦味,具抗氧化成分;馬蘭頭富含胡蘿蔔素及β胡蘿蔔素,它們進入人體後會轉變成維生素A,有利於緩解眼睛乾澀、維持良好的視力。
今年春天,市場上出現的一款新型蔬菜——板藍根青菜贏得不少消費者青睞,一躍成爲春菜界的“頂流”。
吳佳介紹,這款蔬菜由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培育,由菘藍(別名板藍根)與甘藍型油菜雜交培育而成。板藍根青菜的口感類似菜薹,清甜鮮脆,比普通油菜口感更好,烹飪後色澤更翠綠。此外,板藍根青菜對烹飪手法要求不高,無論是清炒、白灼、湯食還是涮火鍋,都能展現出獨特的風味。
一些消費者選擇板藍根青菜,除了圖個新鮮,還看中它的營養價值——根據農業農村部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此前出具的檢測報告,板藍根青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98.4毫克/100克,是蘋果的30倍,接近成年人每日100毫克的維生素C推薦攝入量。
“板藍根青菜本質上仍是蔬菜,不能當藥來用。”吳佳提醒,極少數人可能會對板藍根青菜過敏,一旦食用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及時就醫。
“春季食養需順應三春時序,因時制宜調整膳食。”慄瓊洋表示,早春(立春、雨水節氣)陰寒漸退、乍暖還寒,飲食應注意驅寒扶陽,建議食用溫性食材,如韭菜、洋蔥、蔥、姜、蒜等;仲春(驚蟄、春分節氣)春寒漸消,陽氣勃發,肝氣旺而易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此時要注意補脾疏肝,適當多喫白菜、胡蘿蔔、山藥、大棗、蜂蜜、穀類等健脾食材;晚春(清明、穀雨節氣)氣溫日漸升高,飲食宜清淡,可選用性質偏寒涼的食材,如茼蒿、薺菜、芹菜、菠菜,避免羊肉、胡椒、花椒這樣的大辛大熱食物。
食用需適量,搭配可多樣
眼下春風送暖,百花爭豔,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年輕人流行起一種新的社交方式——相約到戶外採挖野菜,品嚐春季限定的美味。
“不要採摘和食用來路不明的野菜,如果採摘,也請記住——不認識的野菜不採、不確定的野菜不喫,以防中毒。”慄瓊洋提醒,許多野菜與有毒植物外形相似,難以辨別,例如毒芹(劇毒)與水芹相似,誤食可致呼吸衰竭;曼陀羅幼苗酷似秋葵,食用後可引發幻覺甚至昏迷。
“如今,大部分野菜已經實現人工種植,通過正規菜市場、超市或生鮮平臺購買更安全便捷。”慄瓊洋表示,有些野菜本身較爲安全,但生長在道路旁、公路綠化帶、化工廠、污水溝、垃圾填埋場等周邊區域,容易受到污染,食用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和其他蔬菜一樣,春菜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塵土、農藥殘留等影響,因此,食用前需要仔細清洗。可以先浸泡一會兒,再用流動清水沖洗,確保春菜表面的塵土、農藥殘留被有效去除。”吳佳指出,春菜營養豐富,但有些蔬菜(如春筍、香椿)含有較高的草酸或亞硝酸鹽,建議在食用前先用開水焯燙,草酸和亞硝酸鹽能溶於水,焯水後再食用更安全。爲減少營養流失並保持色澤,焯燙時可以在沸水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或食鹽;焯水時注意控制時間,綠葉菜一般不超過1分鐘,待葉片變深綠、質地微軟即快速撈出,避免久煮;焯水過後,建議立即放進冷水中降溫、瀝乾,然後就可以做各種美食了。
“春菜雖好,但也不能偏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攝入不少於300克的新鮮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春菜每日食用量應控制在200克以內。”吳佳表示,健康的飲食需要多樣化的食物搭配,食用春菜時,不妨搭配適量的肉類、豆製品、穀物等,以獲取更全面的營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春菜(如春筍)的纖維較粗,食用時可以切碎一些,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老年人應適量食用,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
慄瓊洋建議,烹飪春菜時,可以選擇功效作用相近的食物搭配,例如薺菜搭配豆腐,薺菜可平肝明目,清熱利溼,豆腐清熱益氣,兩者搭配可清肝明目,滋陰潤燥。此外,也可以葷素搭配,例如芹菜搭配瘦豬肉,芹菜清熱平肝,芳香健胃,瘦豬肉補肝益血,兩者搭配,可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口苦目赤等。
“中醫認爲,春菜中的韭菜、洋蔥、竹筍爲發物,不建議陰虛體質、孕期、感染性熱病後期、過敏體質等人羣食用。”慄瓊洋提醒,茴香菜性味辛溫,行氣作用較強,前述人羣也不建議食用。此外,包括薺菜、茼蒿、莧菜、芹菜、菠菜等在內的大部分春菜性偏寒涼,孕婦、兒童、陽虛體質、脾胃虛弱、消化功能較弱及易腹瀉人羣要慎喫或少喫。
鏈接:春季有哪些常見食藥物質?
蒲公英:又稱婆婆丁,性味歸經爲苦、甘、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溼通淋等功效,主要用於癰瘡腫毒,如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味辛,性味微寒,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通淋,用於溼熱所致的肺癰、痰熱、熱淋、熱痢等。
馬齒莧:味酸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除溼通淋的功效,可用於腸道溼熱所致熱毒泄痢、熱淋、溼癬等。
菊苣:性味微苦、鹹、涼,有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溼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可輔助改善痛風,但痛風或高尿酸血癥人羣仍應堅持低嘌呤飲食。
慄瓊洋介紹,食藥物質是指傳統上作爲食品,並且已經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物質。這些物質既具有食品的屬性,可以日常食用,又具備藥物的功能,能夠對人體產生一定的藥理作用。
食藥物質概念源於中醫學的“藥食同源”理論,即許多中藥材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作爲食材來食用,具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雙重功效。需注意,應用食藥物質時應注意辨證辨體施膳,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應用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