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付麗麗
“《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的出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必將有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4月9日,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說。
柳軍介紹,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協同機制不健全、全鏈條監管存在縫隙漏洞等問題。爲此,《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中存在的8個薄弱環節,提出加強協同協作協調的21項具體措施,進一步理清了各部門食品安全責任,填補了全鏈條監管中的空白縫隙,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操作性。
具體來講,《意見》強化了制度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比如,爲防止運輸過程中食品受到污染,《意見》建立了散裝液態食品運輸準運制度,明確了運輸散裝液態食品車輛的食品安全准入條件和技術標準,核發食品準運證明,確保專車專用等,從根本上解決散裝液態食品運輸過程污染風險問題。爲加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建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負面清單制度,將明令暫停進口的疫區食品,以及因出現重大質量安全風險啓動應急處置的食品等列入負面清單,並進行實時調整。
同時,《意見》還強化了部門協同,進一步完善了信息共享、通報協查、聯動處置、雙向銜接等工作機制,推動實現多部門綜合治理,有效避免出現監管漏洞和盲區。如爲完善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意見》要求農業農村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做好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強化肉類產品檢驗檢疫證出證管理和進貨查驗等。
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意見》明確教育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等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全過程管理制度。教育部門要完善學校食堂供應商資質評審制度,推動學校大宗食材集中招標採購,指導中小學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高效規範運行。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承包經營、食材供應、供餐等經營主體准入許可,依法查處涉及學校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爲。
針對快速發展的網絡訂餐配送,《意見》明確要求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網絡訂餐平臺,以及平臺裏的餐飲經營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落實網絡訂餐配送環節的食品安全責任等。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管司副司長方曉華表示,果菜茶、肉蛋奶這些“菜籃子”產品,誰都離不開,每天都要喫,質量安全非常重要。農業農村部將“下狠手”整治抽檢合格率偏低品種,針對這些品種的種植養殖特點、藥物殘留風險隱患等制定“一品一策”攻堅治理方案,從嚴查辦違法使用禁用藥物行爲,嚴格管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情形嚴重的移送司法部門,確保整治工作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讓人民羣衆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