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上千年的歷史,爲百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一種療法——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在中醫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繼承中國古代“導引按蹺之術”與武術家的“點穴法”,在易筋經拳術的基礎上,結合“易筋經療法”和“少林拳術精義”演進而成,在150餘年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別具一格的手法和理論體系,並在葛氏家族五代人努力下,逐漸發揚光大。
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北京市名老中醫、原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葛鳳麟接受了環球網健康記者的採訪。
出自民間
“我們家祖籍山東蓬萊,山東人自古好武。練武術的人,往往也精通醫術,因爲他們在打鬥中難免受傷,需要自我治療。於是,就逐漸形成了各門各派獨特的中醫療法。葛氏捏筋拍打療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葛鳳麟介紹說,葛氏捏筋拍打療法是其曾祖父葛獻寶所創,雖然當時並未形成規模,但已在民間廣爲流傳。
說到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的傳承歷史,據葛鳳麟介紹,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傳至第三代傳承人葛長海時,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手法。葛長海曾經在鐵路總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前身)按摩科擔任主任。葛鳳麟自幼隨父學習家傳捏筋拍打正骨療法,在服兵役期間即用所學家傳捏筋拍打正骨療法給士兵治療疾病,復員後到鐵路總醫院工作。
作爲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葛鳳麟於2011年成功將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申報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原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骨傷科主任,葛鳳麟同時還開設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工作室,並定期出診。
創新發展
葛氏捏筋拍打療法之所以能在衆多療法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獨特的脈位理論。葛鳳麟解釋說:“中醫傳統講的是穴位和經絡,但葛氏捏筋拍打療法更注重脈位。脈位更貼近於現代醫學的生理、解剖、神經、肌肉和淋巴系統,這使得我們的療法更加精準有效。”
他進一步闡述道:“我們的療法包括捏筋法、拍打法和正骨法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的完整體系。無論是軟組織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還是小兒消化不良、假性近視等,都能通過我們的療法得到緩解或治療。”
在談及該療法的創新與發展時,葛鳳麟表示:“我們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在保持傳統醫學精髓的同時,積極吸收現代醫學的理論和技術。比如,在捏筋正骨的過程中,我們會藉助現代醫學的解剖知識和器械設備,使治療更加精準和科學。”
他強調:“中西醫結合並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要在理解兩種醫學體系的基礎上,找到它們的結合點,實現優勢互補。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爲病人服務,推動中醫事業的發展。”
走向國際
葛氏捏筋拍打療法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在海外也擁有衆多追隨者。葛鳳麟先生分享了他的海外講學經歷:“在新加坡,我的講課吸引了衆多聽衆,從六七十歲的老人到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有。他們通過我的講解,對中醫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這也讓我看到了中醫在海外發展的巨大潛力。”
然而,他也指出了中醫在海外發展的挑戰:“中醫在海外往往難以形成規模,很多時候都是各自爲政的小診所。我希望華人中醫能夠團結起來,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醫在海外的發展。”
對於葛氏捏筋拍打療法的未來,葛鳳麟先生充滿了信心:“我相信,隨着人們對中醫認識的不斷加深和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葛氏捏筋拍打療法一定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繼續秉承家族傳統,不斷創新發展,爲更多患者帶去健康和希望。”
在專訪的最後,葛鳳麟先生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心聲:“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讓葛氏捏筋拍打療法這一中醫瑰寶在新的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