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爲翼、產業爲基、文旅爲媒 樂陵以民生底色繪就特產興城新圖景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深秋時節,魯冀交界的樂陵市暖意融融。爲期兩天的“奮進新樂陵・‘媒’好新篇章”第十屆主流媒體、達人採風活動中,記者跟隨採訪團足跡,深入城市肌理、產業一線、田間地頭,親身感受這座小城以數字爲翼、以產業爲基、以民生爲本的蝶變之路。從智慧社區的“一鍵響應”到文旅街區的“沉浸式體驗”,從老字號的“智能煥新”到免費公交的“民生溫度”,從金絲小棗的“全鏈升級”到產業集羣的“能級躍升”,樂陵正用創新實踐破解縣域發展難題,交出一份讓羣衆滿意、讓外界矚目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數字賦能:重構治理與服務新生態

“沒想到手機點一點,社區活動報名、生活訴求反映都能搞定,連找開鎖師傅都不用繞彎子!”在樂陵市五合小區,居民趙靜向記者展示“棗城鄰里”智慧社區小程序的使用界面,言語間滿是認可。作爲樂陵數字化建設的核心載體,該平臺自上線以來,已成爲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數字管家”。

記者瞭解到,“棗城鄰里”構建起“管理員PC端、網格員APP、居民小程序”三級服務體系,整合15項便民功能,彙集502家商戶信息,實現民生服務“一端通辦”。平臺與全省文化社區數據平臺聯通後,10餘處公共文化場館預約、180部優質網課學習等服務一鍵可達,累計處理羣衆訴求超5000件,讓“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成爲現實。在豐澤園小區,居民李雪娟的一次緊急求助讓記者印象深刻:“鑰匙落在家中,鍋裏還煮着飯,我通過小程序快速聯繫到開鎖公司,避免了意外發生,這種響應速度太讓人安心了。”

數字化賦能不止於城市社區。在丁塢鎮,與南開大學合作共建的“一網通管”數智平臺,整合全鎮人口、土地、企業等核心數據,生成20餘個資源數據圖層,實現政務服務“一屏通覽、一網統管”。該鎮開發的“丁塢運營”手機端,讓醫保繳納、印章使用等23項便民服務“掌上辦”;8個“村級線上議事會”的設立,更讓宅基地劃分、矛盾調解等基層事務實現“線上協商、線下落地”,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數字技術讓我們能精準掌握羣衆需求,提供靶向服務,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更有效率。”丁塢鎮黨委副書記張翠翠說。

文旅融合IP變現激活消費新動能

“不是橫店,勝似橫店!”走進樂陵影視城,唐代建築羣氣勢恢宏,演員與遊客沉浸式互動,百餘場全時段演出讓“一秒入戲”成爲常態。採訪團一行實地探訪時發現,儘管已過國慶黃金週,這裏依舊遊人如織,來自京津冀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數據見證熱度:2025年中秋國慶假期,樂陵影視城接待遊客20.17萬人次,省外遊客佔比超六成;拾光沉浸式街區憑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場景復刻,連續兩天登頂抖音黃金檔人氣榜全國第一。這一成績的背後,是樂陵“影旅融合”的精準佈局。依託《國色芳華》《唐探1900》等影視作品的IP效應,樂陵將影視拍攝地轉化爲旅遊目的地,通過“沉浸式劇遊”“全時段演出”等形式,讓銀幕故事走進現實,累計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體驗。

“我們不僅要讓遊客‘來得了’,更要讓他們‘留得住、玩得好’。”樂陵市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延伸消費鏈條,當地推出“樂陵文旅尊享卡”,覆蓋“喫住行遊購娛”100餘家商戶,實現“遊一地、惠全城”;針對住宿短板,投資建設的“南郊・禾舍”民宿露營基地即將於12月運營,融合影視文化、金絲小棗元素,填補了精品民宿空白。從影視IP到文旅地標,樂陵正以差異化路徑,打破“無山水難成文旅”的固有認知,書寫縣域文旅融合的創新樣本。

產業升級:智造引領激活發展新引擎

在泰山體育產業集團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全球首創的碳纖維體操器材正在下線,這些產品已通過13項國際認證,即將服務於國際頂級賽事。從1978年創始人卞志良“炕頭縫墊子”,到如今成爲服務8屆奧運會、2000餘次國內外大型賽事的“奧運最大器材供應商”,泰山體育的發展軌跡,正是樂陵產業“從製造到智造”的生動縮影。

“巴黎奧運會上,我們的智能柔道墊實現運動員數據無感採集,替代了傳統穿戴設備。”泰山體育掌舵者卞青峯向記者介紹,企業已構建起從競技體育到全民體育的產業佈局,旗下“瑞豹自行車”成爲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國家隊指定裝備,泰山體育(國際)產業園的碳纖維自行車、智能健身包等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向着“千億企業、萬億集羣”目標邁進。

傳統產業同樣在創新中煥發新生。在匯源集團樂陵工廠,“前店後廠”模式讓消費者透過“透明牆”親眼見證果汁生產全流程,國慶中秋假期銷售額達16萬元;後端25萬噸智慧冷庫與4條全自動NFC果汁生產線構成“鮮儲鮮榨”全鏈條,年產能達5900萬箱,帶動本地55%的農產品實現增值。

而在德盛齋扒雞廠區,智能控溫油炸裝置讓產能翻倍、能耗下降三分之一,真空包裝技術與十幾種新口味研發,讓這個老字號線上銷售額穩居行業首位,產品遠銷30餘省市,即將開拓海外市場。“智能化改造、全鏈條升級,讓樂陵產業既有‘老底子’,更有‘新活力’。”樂陵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浩說。

民生爲本:普惠服務傳遞城市新溫度

“以前去德州東站要轉車,現在公交專線16班次直達,去影視城玩也方便,關鍵還免費!”家住朱集鎮的劉大爺坐上前往德州東站的公交專線,對這項惠民政策讚不絕口。自2023年2月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域、全員、無限期公交免費政策以來,樂陵37條免費公交線覆蓋城區及34條城鄉線路,2024年運送乘客222.3萬人次,較政策實施前增長3.8倍,公交成爲居民出行首選。

記者瞭解到,樂陵的公交網絡不僅是“代步線”,更是“民生線”“經濟線”。2025年優化的15路旅遊線路,串聯起核心商業區、學校與影視城,打造“購物+休閒+文旅”一體化公交風景線;創新推出的“客貨郵”融合模式,讓公交車變身“鄉村物流驛站”,6條郵政快遞公交專線聯通縣鄉村三級,130個村級站點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每年爲郵政公司節約成本25萬元,爲公交公司增加收入30餘萬元。“現在村裏超市就能取快遞,自家種的小棗也能通過公交寄出去,太方便了!”黃夾鎮村民王秀蘭的話,道出了羣衆的真實感受。

民生溫度更體現在全齡友好的細微之處。在安居社區,第八屆“中秋百叟宴”讓500餘名老人歡聚一堂,智能健身廣場上的十餘套器材滿足日常鍛鍊需求;暑期公益課堂爲青少年提供英語、游泳等十餘類課程,200餘場文化培訓服務超2000人次;楊安鎮味都書院的電商培訓、興隆社區的收納整理課程,讓不同羣體都能實現“技能提升”。從“一老一小”到全民共享,樂陵正通過一件件民生實事,讓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特產升級:科技賦能讓“土寶貝”變“金疙瘩”

“以前咱這金絲小棗就是‘土特產’,一斤賣2-3元,現在經過科技加工,變成了黑棗白蘭地、金絲黑棗,一斤能賣幾十元!”在樂陵農高區,棗農張建國拿着剛收穫的小棗,向記者講述產業變遷的喜悅。作爲德州市首家且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樂陵農高區以“全鏈條”創新,讓擁有三千年歷史的金絲小棗實現價值躍升。

記者在農高區健康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看到,技術人員正用氨基酸分析儀檢測小棗營養成分。“我們聯合山東農業大學研發的‘金絲小棗固態發酵黑化技術’,讓小棗蔗糖含量下降98%,抗氧化能力增強近3倍。”農高區黨組書記劉豔霞介紹,園區投入6000平方米標準化實驗場地,配置260餘套先進設備,開發出20多個健康單品,產品附加值提升20倍以上。嚴格的檢測體系爲品質保駕護航,檢驗檢測中心覆蓋5100餘項指標,12批次公益性檢測讓每一款產品都經得起市場檢驗,金絲黑棗系列產品多次斬獲全國大獎。

科技賦能從實驗室延伸到田間地頭。農高區建成200畝高標準試驗示範基地,開展品質提升與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累計培訓棗農800餘人次,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爲“田間管理技能”。如今,“樂陵小棗”品牌價值達35.51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全國棗類品牌第三位,從“原字號”到“製成品”,從“土特產”到“金疙瘩”,金絲小棗的蛻變,正是樂陵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樂陵的發展打破了縣域經濟“路徑依賴”,數字賦能讓治理更高效,文旅融合讓發展更鮮活,產業升級讓根基更堅實,民生普惠讓城市更溫暖,特產創新讓特色更鮮明。這座不靠名山大川的小城,正以多維發力的創新實踐,書寫着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樂陵答卷”。相信隨着各項產業的持續升級、民生保障的不斷完善,樂陵必將吸引更多目光,綻放更耀眼的光彩。(文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