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譚雅文】養老理財市場將迎擴容!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養老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地區擴大至全國。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出,理財公司同時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和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的,其新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可以自動納入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
目前,市場上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共51只,2023年以來未有新發產品。在業內看來,隨着試點擴大,養老理財發行將重啓。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撰文談到,試點擴圍後,養老理財市場規模有望迎來顯著增長。對資管行業而言,這一擴容既是增量市場機遇,也是轉型契機:一方面,養老理財的長期資金屬性有助於資管機構擺脫短期業績考覈壓力,培育跨週期投資能力;另一方面,政策鼓勵發行10年期以上產品及探索“養老理財賬戶+顧問服務”模式,推動行業從單一產品銷售向綜合養老財富管理轉型。
長期限與流動性並重
《通知》中要求不斷完善養老理財產品設計,其中兩項政策備受市場關注,一方面要求豐富產品形態。鼓勵試點理財公司發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長期限養老理財產品。對10年期以上養老理財產品規模佔比較高的試點理財公司,在監管評級中予以適當加分。另一方面,提出適度提高產品流動性。依託現有市場及金融基礎設施,研究建立養老理財產品轉讓、質押等服務機制,滿足投資者罹患重大疾病等情形下流動性需求。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分析表示,這一整體設計旨在強化長期資金配置功能,助力形成以長期穩健收益爲核心的養老資產配置體系,增強投資者信心。同時推動養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養老產業等重點領域,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服務質效。養老理財通過“長期限產品供給”與“流動性機制創新”的設計,核心是破解長期資金屬性與投資者短期流動性需求的矛盾。
“首先,鼓勵發行10年期以上或5年以上持有期產品,旨在引導資金匹配養老產業投資週期,通過長期限鎖定資金穩定性,支持基礎設施、康養設施等長週期項目,提升社會資本對養老產業的配置效率。”高政揚分析稱,對長期限產品規模佔比較高的機構給予監管評級加分,則是通過激勵機制,推動理財公司主動優化資產久期結構,避免“短錢長投”的錯配風險。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進一步分析談到,養老資金需“長期積累、分期使用”,超長投資週期可跨越市場波動,降低短期噪音對收益的干擾。鼓勵10年期以上產品,旨在推動行業從“短期理財”轉向“終身財富管理”,爲權益類資產配置創造空間。監管對長期限產品佔比高的機構加分,強化政策導向,引導資源向養老金融傾斜。
在流動性機制方面,專家認爲,研究建立產品轉讓、質押等服務機制,投資者在罹患重大疾病等緊急情況下,可通過二級市場流轉或資產質押快速變現,既倡導長期投資理念,又保障應急需求,緩解長期限產品的流動性約束,增強產品實用性與吸引力。
王鵬表示,養老理財長期性可能引發流動性擔憂,轉讓、質押機制允許投資者在特定條件下提前變現,既保持長期收益優勢,又解決應急資金需求。這一設計體現了監管對養老金融“人性化”的考量,通過市場化手段平衡“收益鎖定”與“風險兜底”,提升投資者接受度。
增配權益資產,養老理財三季度表現亮眼
在政策鼓勵長期資金配置的背景下,理財公司如何平衡長期收益與短期波動成爲市場關注焦點。高政揚表示,養老資金的核心訴求是長期穩健增值,要求理財公司在資產配置中適度增配權益類資產以提升收益,同時嚴格控制風險,避免短期市場波動侵蝕本金。而平衡的關鍵在於“資產層級化”與“風險緩衝”的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資本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多數養老理財產品增配權益資產實現產品淨值增長,展現出積極的主動管理能力。
據東方choice數據,按成立以來淨值增長率排序,增幅超過20%的養老理財爲“貝萊德建信理財貝安心2032養老1期”,淨值增長率累計達21.84%,三季度單季份額淨值增長率達4.16%。該產品在第三季度報告中披露,通過主動調整權益部分的主動風險以及平滑基金機制來控制組合波動。

報告中還表示,權益部分第三季度前半段跑贏了滬深300指數,但在8月中至9月底回吐了不少的超額收益。同時,債券部分維持利率債持有到期策略,三季度債券利率大幅上行,因此債券部分對組合收益產生了負貢獻。
具體來看,該產品第三季度減配了債券,增加了權益類投資。其投資組合前十項資產中,增持了寧德時代、中國平安,新進美的集團、恆瑞醫藥和匯川技術。
除了貝萊德建信外,多家理財公司旗下養老理財產品也表現穩健。比如交銀理財三隻養老理財產品實現超過15%的累計淨值增長。據交銀理財官方數據,“穩享添福5年封閉式2號養老理財產品”近三個月年化收益率達7.98%。
“穩享添福5年封閉式2號養老理財產品”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減配債券,增加權益類投資和公募基金,前十大資產明細中,新進“富國中證 AAA 科技創新公司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和“景順長城中證 A500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交銀理財在報告中展望分析稱,債券方面,當前票息保護仍較爲薄弱,短期波動加大的可能性增加,謹防債市風險。權益類資產輪動速度加快,中長期來看從估值、基本面、週期等角度均處於相對底部位置,機會大於風險,仍有配置價值。
相較於部分理財公司“減債”的配置策略,工銀理財則選擇增配債券。以工銀理財“頤享安泰”系列兩隻養老理財產品爲例,22GS5100和21GS5688第三季度年化收益率分別達14.35%和12.97%。其在第三季度增配了債券和公募基金,並解釋稱,採取票息策略,階段性降低了一定的長久期債券倉位,增加短久期債券投資,但保持產品偏中性久期,與權益資產形成一定的資產配置對沖。
產品投資前十項資產中,22GS5100新進“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和“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21GS5688新進“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工銀理財表示,基於對國內科技領域持續發力的關注,產品在國內權益資產配置上向科技成長板塊進行了一定的傾斜,在三季度取得了一定的投資配置收益,此外在反內卷、軍工等主題行業領域進行了一定的投資配置,帶動產品淨值上漲。
從理財公司整體配置趨勢來看,三季度銀行理財持有科創債ETF、可轉債ETF及信用債ETF規模環比增加。據華源證券固收團隊統計,三季度理財產品持有科創債ETF規模爲32.87億元,佔比達10.02%,環比增加10.02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工銀理財表示,產品將依然堅持大類資產配置的整體思路,通過權益和固收的配置和對沖效果控制整體產品波動。債券市場波動可能加大,依然堅持票息策略,結合產品期限控制整體配置久期。
隨着試點政策全面落地和產品發行重啓,養老理財市場正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專家認爲,理財公司需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模型動態調整股債比例,搭配衍生品風險對沖。高政揚分析認爲,理財公司以多元化、層級化的資產組合,在保留權益資產超額收益潛力的同時,確保整體資產組合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均保持穩健的風險收益特徵。
王鵬還談到,理財公司應設計收益平滑機制,提取超額收益補充淨值,減少回撤;設置定期分紅和定期開放申贖,提升流動性;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理性配置,避免因短期波動盲目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