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制止餐飲浪費關係糧食安全。節約每一粒糧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大國糧倉纔會更加穩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纔會更堅實
廣東開發反食品浪費“隨手拍”小程序,廣西將制止餐飲浪費內容融入民族特色活動,甘肅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紅黑榜”制度……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聯合發佈了兩批制止餐飲浪費典型經驗做法,助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制止餐飲浪費關係糧食安全。節約每一粒糧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大國糧倉纔會更加穩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纔會更堅實。
應該認識到,浪費與消費一字之差,含義卻大相徑庭。反對餐飲浪費行爲,並不是反對正常的、健康的餐飲消費,而是倡導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健康餐飲文化。浪費少一點,文明便會多一分。從這個角度來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是在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段時間以來,從實施反食品浪費法、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到推廣“光盤行動”、小份菜等,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餐飲浪費現象仍然存在。節約糧食,減少“看不見的浪費”,仍有潛力可挖。
遏制餐飲浪費,每個環節都大有可爲。我們既要持之以恆、久久爲功,也要堅持全週期管理、全鏈條發力。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消費環節是着力點。應創新形式,深入開展“光盤行動”。從實踐來看,有的地方組建由外賣員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推動其成爲反食品浪費“監督者”;有的地方着眼新業態,將喫播短視頻全面納入規範化管理;有的平臺建立消費者碳賬戶,用戶可通過低碳消費行爲獲取積分,兌換各類權益……既緊盯餐飲浪費易發多發的舊領域,也關注新平臺新表現,及時創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制止餐飲浪費,也需要在生產端做文章。比如,完全可以通過菜品創新、提高食材出成率和利用率,減少食材浪費和廚餘垃圾的產生。在江蘇灌雲,當地通過雲系統記錄分析在校師生食堂每日就餐的餐餘數據,爲餐廳食材訂購、菜單制訂提供數據信息;同時根據各班級學生的口味,發現口味偏好、研發優質菜品,並持續跟蹤監測,最大限度減少採購與備餐環節的浪費。系統上線一個月,平均每人每餐節約食品150克。從供給側發力,將精細化管理融入食材採購、儲存管理、加工製作、就餐服務等各環節,不僅能挖掘節約潛力,還能提高供餐質量、豐富用餐選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制止餐飲浪費是一項長期任務。強化全鏈條治理的意識,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定能更好塑造“人人講節約、處處見行動”的良好氛圍,讓“浪費可恥、節約爲榮”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