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李女士在網上認識了男子張某後,旋即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4天后,10月2日,李女士便將價值90萬元的黃金交給張某用於“投資”。12天后,李女士計劃取現325萬元再次交給男友張某“投資”。當125萬元現金已被取出,整齊地碼放在櫃檯上時,警察出現在了李女士面前……
10月14日10時40分,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條線索:
太原市小店區李某預計“直流取現”150萬元。
經初步覈查,太原市範圍內同名“李某”的人員多達180人,但除了受害人姓名外,並沒有其他有效信息。這給精準確定受害人、攔截資金帶來極大難度。
刑偵支隊立即啓動警銀聯動機制,向全市上千個銀行網點同步下達覈查預警指令。同時,持續開展分析研判,下午1時,線索覈查在緊張推進中迎來突破,交易時間就在當天16時。
此時,距離轉賬僅剩不到3小時,全市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也都關注着“李某”的大額取現業務。
終於,15時01分,平安銀行太原分行營業部工作人員發現了異常:
一位名爲“李某”的女子在辦理125萬元大額取現業務時對資金用途表述模糊,神色慌張,高度可疑,與預警信息高度吻合。
刑偵支隊立即聯合小店分局民警火速趕往銀行開展見面覈查。
民警到達現場時,125萬元現金已被取出,整齊地碼放在櫃檯上,正準備交付。看到民警突然出現,李女士更加慌張,面對民警的追問,李某稱取款是爲了和男友一起投資,並沒有被騙。經過民警耐心講解,李女士終於吐露了實情。
原來,2025年9月28日,李女士在某互聯網平臺認識了張某,張某自稱爲現役軍人,很快騙取了李女士的信任,兩人迅速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隨後張某以“內部投資理財”“高回報無風險”爲誘餌,誘導李女士下載了涉詐APP參與“投資”。
10月2日,李女士已向男友交付了價值90萬元的黃金,當天16時準備將取出的125萬元送往約定地點交給聯繫人。
另外,李女士告訴民警,她當天還在中國銀行預約了200萬元的取現業務,也準備取出後交給指定聯繫人。民警立即依法要求銀行取消了取現業務,避免李女士遭受更大損失。
根據李女士提供的線索,當日16時許,民警將“車手”王某成功抓獲,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中。
太原公安提醒:
“直流取現”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一種新的洗錢方式,詐騙分子在遠程騙取受害人信任後,不再像過去那樣要求受害人進行線上轉賬,而是繞過銀行的反詐監測系統,直接指揮受害人前往銀行網點,將賬戶內的資金以大額取現的方式直接提取現金,然後當面將現金交付給詐騙分子安排在附近等候的所謂“車手”。
這種方式人卡分離、人款分離,隱蔽性更強,資金一旦被取現,追查和追繳的難度將極大增加,一定要提高警惕。
直流取現通常分爲三步:誘導取現、僞裝身份接觸現金、快速轉移資金。詐騙分子會以“線上轉賬會被凍結”“線下更安全”等話術,要求受害人提取現金,隨後“車手”僞裝成投資顧問等身份,通過快遞、網約車等方式接觸現金。現金交易全程在監控盲區完成,“車手”收取現金後立即轉交洗錢團伙,通過虛擬幣平臺兌換加密貨幣後轉移。
此外,虛假婚戀交友誘導投資也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一種財產損失較大的詐騙方式。詐騙分子把自己包裝成軍人、國企員工等“成功人士”,通過社交平臺主動接觸目標,在接觸過程中噓寒問暖、分享細節建立信任,甚至僞造“共同未來”,讓受害者產生情感依賴,進而以“內部消息、穩賺不賠”爲誘餌,引導受害者參與虛假投資,待受害者加大投入後隨即捲款消失。
請廣大市民務必增強防範意識,認清“直流取現”洗錢手法及“虛假婚戀交友”的詐騙套路,守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有問題請及時撥打96110諮詢求助。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超 《法制與新聞》記者 王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