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動羣體對立甚至“開盒掛人” 莫讓負面情緒流量化

一些博主爲了博眼球,熱衷於借社會熱點事件,搞污名化炒作,挑動不同羣體之間的對立,還有人會採取“開盒掛人”的方式進行攻擊。中央網信辦在近期部署開展了“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進行治理,一起了解相關案例。

挑動羣體極端對立

誰在背後推波助瀾

發廣告收費“開盒” 涉案人員被查處

今年上半年,雲南昆明警方在工作中發現,有人在網上發佈廣告,聲稱“開盒個人信息,全網最低價”,循着線索,警方很快將其抓獲。

倒賣個人信息27條 非法獲利上千元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該男子從2024年7月開始,通過不法途徑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再以每條信息30元至200元不等的價格轉手售賣。截至落網時,已經售賣公民個人信息27條,獲利上千元。目前,警方已對該男子依法進行了處理,並對泄露公民信息的上游人員進行追查。

“開盒”,就是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進行網絡搜索、挖掘,蒐集公民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爲,和曾經的“人肉搜索”大致相同。在“開盒”之後,往往緊隨而來的就是“掛人”,也就是將非法蒐集到的個人隱私信息公佈在網絡上。由於信息被公開,被“開盒”者往往會遭遇網民的侮辱謾罵、造謠詆譭,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遭到騷擾,如電話、短信等遭陌生人輪番“轟炸”。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開盒掛人,它是一個有連續性的兩個動作。它會導致網絡空間的負面情緒、網絡戾氣和對抗的情緒,導致比如說羣體的、地域的、性別的,甚至是在小的偏好上帶來社會的對立情緒。

“開盒掛人” 進一步加劇羣體間對立

專家表示,從一些案件看,“開盒掛人”帶來的網絡暴力,往往和網絡空間中挑動羣體對立的各類行爲緊密關聯。比如利用熱點事件給不同人羣貼標籤,進行污名化炒作,粉絲團體之間的對立、攻擊、謾罵等,這些行爲在持續發酵之後,很容易出現“開盒掛人”的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在這種羣體對立和羣體攻擊的情形當中,有的網民可能還會通過網絡開盒的手段,來獲取對方羣體中相關人員的真實信息,引導本羣體對對方羣體進行人身攻擊。這種行爲,可能首先會對對方個人產生重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可能也會進一步挑動這兩個羣體之間的相互對立和相互攻擊。

一旦在羣體對立的情況下,出現“開盒掛人”,導致被“開盒”的一方遭受網絡暴力,很容易出現以暴制暴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加劇羣體之間的對立,形成惡性循環,嚴重破壞網絡空間和社會公共秩序。

粉絲羣體互相對立攻擊

導致虛擬主播被封存

在飯圈文化裏,粉絲羣體互相對立謾罵更是常見,行爲越極端,在飯圈內部可能越容易獲得認可,因此一些粉絲就會採取一些過激手段互相攻擊。

小雨是一個擁有3名虛擬偶像團體的工作人員,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爲這個團體中的一個虛擬偶像配音。由於粉絲之間的攻擊和謾罵,她也遭受了網絡暴力。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在虛擬人物IP之間,公司會分配一些角色,或者分配一些戲份和腳本,流量可能會進行相應傾斜。A IP的粉絲,他比較喜歡這個虛擬人物,他們可能就不滿公司或者團體把流量傾斜到B IP上,那麼A IP的狂熱粉絲就有可能去攻擊B IP背後的主播,也去攻擊虛擬IP本身。

攻擊小雨的是團體中另一名成員的粉絲趙某和成某某。當他們發現網絡上有人攻擊或謾罵自己喜歡的虛擬主播時,決定採取行動進行反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李鵬:想到這種以暴制暴,正好那時候趕上他在瀏覽境外的網站。他在境外的社交平臺中設立了頻道,這個羣組頻道類似於微信公衆號,在公衆號裏可以發佈一些自己編輯的文章,下面會有大量的評論。

之後,趙某和成某某非法購買了包括小雨在內的一些公民個人信息,發佈在羣組裏,煽動和誘導羣成員對這些被害人實施網絡暴力。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發出來之後,羣裏的人跟着就一塊罵,罵完了之後給被害人發短信轟炸、電話轟炸,再去她家門口潑油漆,把她的暫住地,還有她父母的家全都給潑上油漆,非常嚴重。

兩人“開盒”三千餘人 均獲刑一年半

據統計,短短几個月,被趙某、成某某開盒的受害者人數多達三千餘人。2025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趙某、成某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均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後來公司因爲這些IP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把部分的IP進行了封存。

鼓動羣體對立

觸犯哪些法律法規

由於粉絲羣體之間的互相攻擊,導致了部分虛擬主播被封存,甚至是棄用,而如果類似的事件發生在真人偶像身上,後果往往更加嚴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如果飯圈文化,出現嚴重的羣體極化,甚至出現相互攻擊的情況,對網絡秩序和社會秩序可能會帶來影響。在體育賽事當中,對相關賽事的正常進行可能會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有關選手的職業生涯。在影視工作當中,也可能會對影視創作帶來不良影響。

專家表示,鼓動、煽動羣體對立,進而引發羣體之間互相攻擊、謾罵,甚至“開盒掛人”,這些行爲往往會觸犯我國的法律法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通過開盒掛人,首先違反民法典關於個人的隱私、個人信息,個人的人格權、名譽權等保護性的規定,很可能會構成民事上的侵權。還有可能會危害社會秩序,或者嚴重破壞他人的名譽權,構成了造謠、污衊、誹謗等違法犯罪。

不僅如此,在挑動羣體對立的背後,不乏存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或是爲了聚集流量從中牟利的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一些各色各樣的組織或機構,爲了商業利益,會通過一些不合法的、低俗的,挑逗社會對立的,挑動社會情緒的,煽起網絡戾氣的方式去聚流量,吸引廣泛網民羣體的參與,從而牟利。這會導致好多所謂網絡打手、網絡黑嘴、網絡抹黑、網絡水軍。除了破壞網絡良好生態,破壞網絡空間秩序,還會破壞整個營商環境。

既查違法犯罪問題

又查藏於背後的推手

專家表示,在治理挑動羣體對立等現象的過程中,如果涉及造謠、誹謗、“開盒掛人”等違法犯罪問題,公安、網信等部門應當及時介入,對違法行爲進行嚴厲打擊。同時,也要揪出在背後推波助瀾的機構和個人,平臺應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政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管責任,弄清楚是哪些羣體,或者個人在背後起到了相關的推動作用。企業,尤其平臺企業,在治理相關的問題中也應當承擔自己的主體責任。一旦發現有相關機構,或有別有用心的個人來推動羣體對立事件,也應當積極向政府進行報告,配合政府做好相關的治理工作。

作爲普通老百姓,需要在參與網絡熱點事件討論的過程中,保持理性、客觀對待,堅持文明上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知道哪些行爲、哪些言論在網絡空間是違法的,我們是不能講的,這也能夠淨化網絡空間,能爲負面情緒、對立情緒降溫。如果我們在網上被別人網絡暴力、造謠抹黑、侮辱誹謗,也知道去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總檯央視記者 李本揚 宋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