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888塊錢,以爲買到的是號稱A貨的翡翠手鐲,最後才發現只不過是20多塊錢的石英岩,這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網絡購物當中,不少人都上了這樣的當。消費者是如何被商家一步步引入這個陷阱的呢?
直播間買到5888元“翡翠”
實爲染色石英岩
上海的消費者姚女士平日鍾情於各類玉石首飾,喜歡在網上逛玉石商品直播間。前不久,一個號稱賣緬甸翡翠手鐲的直播間吸引了姚女士的注意。
據姚女士回憶,銷售人員宣稱他們直播間新開張,全場優惠。
消費者姚女士:在直播間肉眼可看,水頭比較好,成色也比較好,原價六七萬、五六萬,這個只有七八千、五六千。
天然翡翠優惠的價格讓姚女士動了心。更爲關鍵的是,銷售人員宣稱每件玉鐲都有鑑定證書,且承諾假一賠十,讓她最終打消了顧慮。最終姚女士選中了一款售價5888元的翡翠手鐲,在客服的指引下付了款。
然而到貨後,滿心歡喜的姚女士打開包裹卻發現,所謂翡翠手鐲的色澤明顯不如直播間裏說的那麼好。姚女士想找賣家討說法,卻發現自己已被拉黑了。投訴無果的姚女士最終選擇了報警。
接報後,上海警方將手鐲進行了送檢,結果顯示,姚女士購買的所謂“A貨翡翠手鐲”實爲染色石英岩玉,不是翡翠。
根據線索上海警方很快鎖定了售假直播間的線下地址,並在其中查獲大量還沒來得及售出的假玉鐲和鑑定證書, 同時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
至此記者調查發現,爲了牟取暴利,犯罪嫌疑人從玉石批發市場以低價大量購進經人工染色的石英岩玉,然後在網上訂製假翡翠鑑定證書,在短視頻平臺開播,打着天然翡翠的名義將假玉鐲高價銷售給不知情的消費者。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光路派出所民警顧贇權:石英岩的成本大概在二三十元,充當翡翠來賣,基本能賣到三五千元以上,存在暴利。
據警方透露,爲了逃避打擊,犯罪嫌疑人同時開設有多個臨時直播賬號。賣出一單之後就將原直播間關閉,再換一個新號重新開播,導致遭受損失的消費者難以維權。
經查,該詐騙團伙利用直播銷售假翡翠,共計非法獲利30餘萬元,受害消費者達100餘名,遍佈全國21個省市。
直播間“賭石”交易?
其實是刷了漆的普通石頭
在消費者對翡翠的追捧持續升溫的市場環境下,這兩年直播間裏還興起了投資翡翠原石的“賭石”交易。不少消費者幻想“一刀暴富”,陸續投入幾萬塊錢切原石,殊不知自己選中的可能是刷了漆的普通石頭。
前不久,河南的消費者程先生迷上了直播間賭石。據程先生透露,平時對翡翠類商品感興趣,喜歡刷一些短視頻。有一次看完短視頻後留下了聯繫方式,之後就被拉進了一個名爲“漲漲漲、飛飛飛”的直播間。
消費者程先生:給我發了一個鏈接,我點進去就是切原石的直播間,剛進去送了一個小原石,我感覺也挺不錯的。
記者注意到,程先生參與的這個賭石直播間不像其他公開的直播間刷到就能看,必須通過介紹人發鏈接才能進。 該直播間宣稱他們的翡翠原石全都是緬甸一手貨源,同時還有珠寶協會認證,品質有保證。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這個“翡翠賭石”直播間的交易方式與拍賣類似:消費者根據個人眼力競價拍下原石;之後由所謂“貨主”現場將“翡翠原石”切開,揭曉翡翠價值。
據程先生透露,這個直播間每天晚上都很熱鬧,最多時顯示有八千多人同時在觀看。
消費者程先生:因爲他們切漲了好多,我就開始慢慢投了第一筆100多元,切垮了。然後買了第二塊500多元,也切垮了。後面有點不甘心,第三塊切漲了,返利一千多元。總共投了兩萬多元,返了兩千多元,虧了一萬多元。
程先生告訴記者,因手裏資金不多,在賠了一萬多元后就沒再繼續。除了程先生,江蘇的劉女士在這個直播間賭石也賠了兩萬多元。
消費者劉女士:前後投了三萬多元,但是返的錢越來越少,我剛開始覺得自己應該是運氣不好,還安慰自己,後面才意識到是不是自己被騙了。
隨着調查的深入記者注意到,參與該賭石直播間投資所謂翡翠原石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且全都賠了錢,其中最多的一位賠了六萬多元。
這些消費者在該直播間賭石賠錢,單純是因爲運氣不好沒切到高品質的翡翠原石嗎?
近日,雲南德宏警方接羣衆舉報稱,最近一段時間,在城關一處廢品回收站內,可能有人在開直播搞賭石詐騙。 經過突擊檢查,警方在作案現場共起獲假翡翠原石289塊,切割機3臺。
警方在現場查獲的假原石,都是原本白色的石頭表面被塗上了兩層漆,冒充翡翠。
雲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德宏邊境管理支隊章鳳派出所民警劉文壇:我們在現場查獲的假翡翠原石,經過鑑定,發現是石英石。石英石整體都是白色的,外表應該是塗了兩層漆,裏面塗了一層綠色的漆,表皮刷了一層黑色的漆,用綠燈打在上面,給大家呈現這個石頭像真翡翠一樣。
記者看到,假翡翠原石本體是白色的,成本只有二三十元。白色的石英石刷上綠漆,用綠光手電一打,在遠程網絡直播間的掩護下,就可被包裝成價值不菲的翡翠原石,開價最高可達上萬元,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買單。
據警方透露,事實上這樣的假翡翠原石是根本不可能切漲的。直播間裏切漲返現的套路,只不過是爲了引誘消費者繼續下單的一個誘餌。而直播間中所謂貨主、主播,以及一些切開後大漲的幸運買家,都是犯罪嫌疑人花錢僱來的託。
無需送檢
發送圖片就可做玉石鑑定證書
消費者之所以買到假玉石,除了商家的虛假宣傳,不少人是被“玉石鑑定證書”迷了眼。那麼這些證書到底是權威機構出具的真鑑定?還是商家用來矇騙消費者的道具呢?
記者注意到,直播間內隨商品一同展示的玉石鑑定證書,是促使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帶有鑑定證書的玉石商品並不一定可靠。在一些網購和社交平臺出售玉石鑑定證書的商家不在少數,且售價相當便宜。有的商家掛出“代送珠寶鑑定證書”服務,售價僅1.2元,顯示“已售1萬+”。還有的商家宣稱“來圖就能做玉石鑑定”“文字可自定義”,還能“換圖片”。
記者隨後從玉石批發市場購買了兩款廉價的石英岩玉首飾,然後將圖片發給不同的鑑定證書商家,要求出“翡翠A貨”鑑定證書。三天後,記者陸續收到了商家發來的所謂鑑定證書。記者看到,兩套所謂鑑定證書均寫着兩款首飾的材質爲“翡翠(A貨)”。
在其中一套所謂翡翠(A貨)鑑定證書中顯示鑑定機構爲中鑫銀科金銀珠寶檢驗檢測中心,所謂鑑定證書背面還顯示該鑑定機構取得了CMA認證。據瞭解,CMA認證即中國計量認證,是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在開展業務前均應獲得的國家強制性認證。
然而記者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輸入中鑫銀科金銀珠寶檢驗檢測中心,對其認證資質進行查詢時,並未找到該公司的認證信息。
在另外一套所謂A貨翡翠的鑑定證書中顯示其鑑定機構爲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而當記者登錄廣東省金銀珠寶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官網,查詢兩件首飾的鑑定證書編號時,均顯示編號信息不正確。
廣東產品質檢院消費質量與安全評測室工程師羅潤箐: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翡翠品種繁雜,導致鑑定證書存在一定的造假亂象。比如不法商家可能會仿照正規鑑定機構的證書樣式,自行印製出正規證書版式,同時盜用真實機構編號生成虛假電子檔案,製作出外觀極爲逼真的假證書,導致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僞。
據行業專家透露,爲了謀取不義之財,還有一些玉石商家在銷售時進行“套證”,將天然翡翠鑑定證書與假翡翠或人工翡翠商品配套出售。這種情況在一些翡翠交易中更爲隱蔽,讓消費者真假難辨。
據行業專家介紹,只有經過國家權威認證的玉石檢測機構才能出具玉石鑑定證書,且這些檢測機構的資質都應可查可追溯。如CMA認證可登錄市場監管總局網站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查詢。
此外,我國玉石檢測標準規定,出具玉石商品的材質鑑定證書或檢測報告時,寫法應正規。如翡翠首飾等附加或備註材質時:未經人工處理的應標註“翡翠(A貨)”字樣;經人工處理的翡翠應說明處理方法,標註爲“翡翠(漂白、充填)”“翡翠(處理)”等。行業專家表示,市面上一些不規範的玉石標註,消費者應警惕。
廣東產品質檢院消費質量與安全評測室工程師羅潤箐:市場上翡翠證書不規範的翡翠定名寫法通常有“天然翡翠”“玻璃種翡翠”“冰種翡翠”等,翡翠鑑定證書中定名不能出現這些字眼。
記者調查發現,近兩年來,隨着玉石類直播帶貨消費的火爆,消費投訴和糾紛開始日益顯現。在黑貓投訴平臺,近一年內有關玉石直播帶貨的消費投訴達四千多例。
法律專家強調,消費者通過直播帶貨購買到有問題的玉石商品之後,除了商家應承擔主體責任之外,直播平臺更應切實負起責任,維護消費者權益。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