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壓在廢墟下”系AI生成!原作者回應

日前,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牽動着許多網友的心。但與此同時,一些關於災情的不實信息,也在網絡上公然傳播。近日,一張“小孩被壓廢墟下”的圖片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實際上,這張圖片由AI生成。究竟怎麼一回事?來看記者的調查。

“小孩被壓廢墟下”系AI生成

當事人:有自媒體涉嫌盜用AI生成素材

圖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壓在廢墟下。記者注意到,有不少網友被圖片視頻造成誤導,並在留言區關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而實際上,這張圖片是由AI生成,圖中孩子的左手顯示爲六根手指。記者聯繫到該AI圖片的創作者何先生,對方給記者提供了原始版的AI生成視頻,短視頻截圖顯示,這段視頻在去年11月發佈,並非本次西藏地震期間發佈。目前,他已經刪除該視頻。

何先生講述,他在軟件中輸入了一句話後,就生成了一張圖片,在AI軟件中對圖片進行處理,便有了視頻。

何先生創作這段AI圖片和視頻的起因,是看到加沙戰爭地區的孩子家園遭到破壞、流離失所,希望通過視頻傳遞和平願望。而他並沒有想到,自己發佈在短視頻平臺上的素材遭到他人盜用,並和此次西藏地震進行了關聯。何先生在他的視頻賬號中也曾發佈許多AI生成視頻。

以“假圖”關聯真實事件傳播

嚴重的或構成犯罪

何先生2024年11月發佈的視頻被人移花接木,將此次地震相關的信息肆意拼湊,這種用災難博取流量的行爲引發社會公衆憤慨。

有法律人士表示,用“假圖”關聯真實事件的行爲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有擾亂社會秩序之嫌,將面臨法律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軟件30秒“編造”地震報道

未標註AI生成

2024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關於《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在圖片的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在視頻起始畫面和視頻播放周邊的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可在視頻末尾和中間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

而在引發大量關注的“被壓廢墟下的小男孩”圖片和視頻中,創作者何先生也告訴記者,AI軟件沒有強制要求標註“AI生成”字樣,是自己在視頻上方添加了水印,但後來被盜用者刪掉了水印

記者也試着用了一款剪輯軟件,只用30秒就生成了一則所謂的“地震報道”。

記者在一款用戶量龐大的剪輯軟件中,使用其提供的AI視頻生成功能,輸入一句關於小女孩在地震中被救出的文字描述,不到30秒鐘,軟件就生成了一段20秒左右的視頻,並提供畫外音解說。視頻中並未標註“AI生成”字樣,軟件也沒有要求用戶添加這樣的標識。

專家:平臺審覈存在滯後性

未來要加強對突發信息的管控

除了AI生成軟件和生成者要肩負起責任,專家指出,相關的立法、執法也需要加強,並在全社會加強相關人員的教育和科普工作,讓公衆的辨別力更高。

專家指出,目前,平臺審覈機制存在一定滯後性,未能及時有效識別AI虛構圖片,對自媒體賬號發佈內容監管不力,特別是在涉及災害等敏感話題時,更應加強審覈力度。未來需要利用技術手段、人工審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地震等突發信息的管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 曾持:在目前的技術情況下,平臺只能事後懲罰,但是當下社會的傳播速度很快,造成的影響太迅速,很難在源頭上根治AI造謠的影響。

曾持還表示,未來AI技術要跟平臺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平臺要能根據AI新工具反向識別由AI拼造的假圖片和假新聞

如何甄別AI圖片?

觀察細節:許多AI生成的圖片、視頻中,可能存在人物表情僵硬、邊緣模糊、光線陰影不自然、手指等細節數量異常或扭曲等。

查證來源:在一些平臺和軟件上,截圖並“識別圖片”,可以搜出是否來自發布過的舊圖。

多方驗證:不要僅僅依賴單一的信息來源,應從多個權威渠道獲取信息進行對比。對於一些熱點事件,可以檢索官方媒體報道,驗證信息的真實性。

保持警惕:仔細分析信息的邏輯性,若存在明顯漏洞、矛盾或與常理不符的地方,很可能是虛假信息。

謹慎分享:在確定信息真實可靠之前,不要隨意轉發,以免無意中成爲謠言傳播的推手。

總檯央視記者/梁錚錚 馬力 韓冰 李墨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