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有積蓄都投入“理財”
怎料一夜之間血本無歸
離職的保險員
竟對老客戶打起歪心思
2016年,上海的許女士在購買A保險公司保險時結識了保險員廖某。2019年8月,許女士突然接到廖某電話,對方向許女士推銷理財保險,並承諾有5.4%的年化利息,許女士見利息十分可觀,便購買了6000元的“理財保險”,並簽訂了合同。
之後五年,許女士陸續向廖某購買了多份高息收益或追加養老金的“理財保險”,投入了30餘萬元。然而保險到期時,許女士卻一張保單都沒能兌付。
2024年6月,許女士參加A保險公司客戶活動時,將廖某與之簽訂的保險合同給工作人員覈實,卻得到了保單系僞造的答覆,且廖某早在2017年就已從公司離職。許女士發覺被騙,向警方報案。
原來,廖某從保險公司離職後,將全部積蓄都投入到P2P理財中,卻遭遇爆雷。急於回本的他,就想僞造前公司的保險理財合同騙取客戶錢款再去投資。
爲了使客戶相信自己,廖某自行下載了A保險公司的保單模板,並私刻了一枚公章,用於與客戶簽訂合同。其間,爲了穩住被害人,廖某還會以禮品折現等方式向被害人返現。
經查明,2019年8月至2024年6月,廖某冒用A保險公司員工名義,與許女士簽訂虛假保險合同,騙取人民幣33萬餘元。2021年3月至2024年6月,廖某還用上述手法騙取被害人傅先生3萬餘元。
近日,經上海市黃浦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廖某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並處罰金6萬元。
檢察官提醒
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同時,要仔細覈對保單的真實性,遇到可疑情況及時向保險公司或相關部門諮詢。一旦發現被騙,應立即報警,以便警方及時介入調查,挽回經濟損失。
文字:宿廣田 吳珊珊
視頻:韓雲峯 劉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