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陳夢妤
又一大型房企債務重組實現重大進展。
11月6日早間,碧桂園(HK02007,股價0.570港元,市值159.53億港元)公告稱,其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在11月5日舉行的債權人會議上順利通過。在兩個債務組別的投票中,均獲得出席並投票的債權人中超過75%債權金額的贊成票。其中,組別一(銀團貸款組別)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佔組別一出席並投票債權金額的83.71%;組別二(美元債及其他債權)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佔組別二出席並投票債權金額的96.03%,達成裁定通過的必要條件。
這也意味着,這家頭部民營房企的境外債務重組跨過最關鍵的一道坎。根據公告,在境外重組方案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完成後碧桂園預計降債規模約117億美元,對應約人民幣840億元(如無特別說明,均爲人民幣,下同)有息債務。更爲關鍵的是,重組完成後預計確認最高約700億元重組收益。
歷時300天
在本輪持續數年的行業深度調整中,房企債務風險高企,其面臨的形勢之嚴峻前所未有。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0年房企首次出險,2021年出險房企數量增至16家,2022年更是達到44家。
碧桂園爆雷始於2023年。當年8月10日,碧桂園發佈盈利預警;同年8月13日,境內公司債券停牌,啓動整體展期方案。
真正的轉折始於2024年1月16日,碧桂園公告委任外部顧問,就境外債務重組制定整體方案以全面解決債務風險。在“保交付、穩資債、保經營”的主線任務下,碧桂園境外重組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與多數出險房企不同,碧桂園選擇在發生公開違約前就主動啓動談判,被市場視爲“預防式重組”。碧桂園境外重組債務規模龐大、結構錯綜複雜,涵蓋合計約177億美元本息的34筆境外債務或償債義務。
在與債權人多方談判後,今年1月9日,碧桂園公佈境外債務重組提案的關鍵條款。彼時,碧桂園指出,倘若境外債務重組提案落實,將使集團實現大幅去槓桿化,目標是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還可以將債務的到期時間延長至最多11.5年,將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從每年約6%降至約2%。
今年4月11日,碧桂園公告稱,已經與專案小組協定重組方案的主要條款,並簽署了重組支持協議。此次建議重組的範圍包括整體未償還本金總額約140.74億美元,及其所有應計未支付利息(包括違約利息)。截至今年9月30日,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已獲得持有現有公開票據本金總額逾77%的持有人支持,並與代表銀團貸款本金49%的協調委員會達成重組支持協議。
根據最新公告,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在11月5日舉行的債權人會議上順利通過。
事實上,自今年1月9日披露重組方案關鍵條款,到11月5日債權人會議投票通過,碧桂園這次重組方案全程歷時約300天。接下來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訊,將成爲重組落地前的最後一環。如若通過,這家曾經的“宇宙房企”將真正輕裝上陣。
預計降債840億元
債務重組的本質,是以時間換空間。
碧桂園此次境外重組,採取“現金回購+股權工具+新債置換+實物付息”等多元組合工具,旨在從債務規模、期限、成本三個維度系統性重塑債務結構,構建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財務基礎。
根據公告,在境外重組方案所有選項足額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完成後碧桂園預計降債規模約117億美元,對應約840億元人民幣有息債務。
更關鍵的是,重組完成後,碧桂園預計確認最高約700億元重組收益;新債務工具的融資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0%~2.5%低位區間,且具備實物付息選項,每年將爲碧桂園節省鉅額利息支出;可選方案中的債務期限最長達11.5年,則將爲碧桂園提供關鍵而充足的財務緩衝空間。
此前,碧桂園境內債務重組也傳來捷報。據市場消息,9月29日碧桂園8筆境內債券重組方案經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通過,涉及本金金額合計約133.32億元。從9月19日境內債重組方案公佈到9月29日8筆境內債券重組通過,全程僅用10天。
事實上,在這輪債務重組過程中,碧桂園控股股東展現出了極大的誠意。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碧桂園控股股東已累計向公司提供摺合約106億港元的無息無抵押借款等現金支持。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若境內外重組全部落地,碧桂園財務層面將實現從風險緩釋到結構升級的關鍵轉折。不僅從源頭上大幅去槓桿,且化債帶動權益資本增加,顯著修復資產負債表。
值得注意的是,債務重組方案得以推進的同時,碧桂園的“保交房”同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2022年以來,截至2025年10月,碧桂園累計交付房屋已突破180萬套。目前,隨着大規模交付逐步進入收官階段,碧桂園的剛性資金需求也逐步減少,整體資金壓力預計相對放緩。